北元分裂
也速迭兒奪得汗位后,許多蒙古貴族和大臣不承認其合法性,蒙古開始進入政治分裂期,蒙古分裂成為東西兩大集團,明朝人分別稱東部蒙古本部為韃靼,西部衛(wèi)拉特蒙古為瓦剌。
瓦剌蒙古原居大漠西北,在東部蒙古遭到明軍重創(chuàng)后,瓦剌迅速興起并開始東進,到也先太師和脫脫不花汗時期(1433~1452),瓦剌蒙古控制了整個蒙古地區(qū),其勢力西至中亞、東達朝鮮邊境。瓦剌成為東部蒙古和明朝共同的敵人。
1449年,發(fā)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變”。瓦剌蒙古在太師也先率領下進攻遼東,明英宗在太監(jiān)王振慫恿下倉促出征。8月,50萬大軍在土木堡(河北懷來東南)被也先包圍擊敗,英宗被俘。10月,也先挾英宗圍攻京師(北京),明兵部尚書于謙力主抗戰(zhàn),并立英宗之弟朱祁鈺為新君,組織軍民死守京師。也先久攻不下,遂遣使與明朝議和,送回英宗,雙方恢復通貿互市關系。 后來,瓦剌內部出現(xiàn)矛盾,1453年,也先自稱“大元田盛(天圣)大可汗”,也先本非元裔,得不到蒙古貴族承認,后被殺死。瓦剌勢力衰落,東蒙古逐漸占據大漠南北地區(qū)。
東部蒙古貴族勢力復興后,還是一片混亂,汗位出現(xiàn)過多年空缺。1475年,永謝布首領立脫脫不花幼弟滿都魯為汗,在黃河河套地區(qū)駐牧。滿都魯封巴顏孟克為孛羅忽濟農(副首領)。后因別人挑唆,滿都魯汗派兵征討孛羅忽濟農,后被永謝布人所害,孛羅忽濟農子巴圖孟克被其臣下攜歸撫養(yǎng),僥幸存活下來。他是成吉思汗家族忽必烈世系中惟一幸存的男孩兒,在此后的蒙古史中,他將扮演重要角色。 達延汗統(tǒng)一
1480年(一說1470)巴圖孟克(明人所稱第二個“小王子”)即位,號達延汗(即“大元可汗”),史稱他“賢智卓越”。達延汗是蒙古族的中興英主。自幼生活在戰(zhàn)亂環(huán)境中,由于目睹了汗權微弱、各大封建主們爭權奪利、互相殘殺的悲慘局面,故當他登上汗位后,便決心與專橫跋扈的權臣進行斗爭。他首先把打擊的矛頭對準亦思馬因。亦思馬因敗竄,謀聯(lián)合瓦剌進行反攻。達延汗令郭爾羅斯部脫火赤少師等將其擊殺。接著,又借右翼永謝布封建主亦不刺(伊巴哩)和鄂爾多斯封建主滿都賚阿固勒呼(阿爾禿斯)等殺害其次子烏魯斯博羅特濟農的機會,于1510年(明正德五年)率左翼3萬戶前往征討。雙方戰(zhàn)于達蘭特里袞(今呼和浩特北大青山)。 他令喀爾喀鄂拓克對付土默特,兀良哈和和科爾沁部對付鄂爾多斯,以察哈爾鄂拓克對付永謝布,采用誘敵深入策略,將右翼軍擊敗,重新將其收服,令第三子巴爾斯博羅特前往統(tǒng)領。亦不敕被迫逃往青海。與此同時,達延汗還先后三次出兵擊敗兀良哈,將其置于自己統(tǒng)治之下;又發(fā)兵征服瓦剌;針對汗權旁落,太師專權的弊病,廢除太師、丞相職位及“賽特”領地,將漠南和漠北分成若干份地,分封諸子,作為大汗藩屏。達延汗對宗教也作了相應的改革,將薩滿教的“天命思想”與成吉思汗“黃金家族”聯(lián)系起來,以宗教理論闡明“黃金家族”的正統(tǒng)地位。達延汗畢生致力于反對分裂,統(tǒng)一蒙古,重建國家秩序的大業(yè),因而受到蒙古族世世代代的敬仰。 達延汗擊敗瓦剌,削平割據勢力的反抗與叛亂,統(tǒng)一了韃靼各部,分六萬戶以治之,自掌察哈爾、喀爾喀、烏梁海左翼三萬戶,而以鄂爾多斯、土默特、永謝布右翼三萬戶封與第三子巴爾斯博羅特,號賽音阿拉克濟農(濟農,明人譯為吉能,當是漢語“晉王”的譯音),汗權大大加強,結束了權臣專政、諸部紛爭局面。達延汗對蒙古各部的統(tǒng)一,雖然對整個蒙古社會的安定、人口的發(fā)展、社會經濟的繁榮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所設6萬戶,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部落聯(lián)盟,而不是中央集權制機構,加上畜牧經濟固有的脆弱性,故當他于1517年病死后,東部蒙古地區(qū)權力一度為巴爾斯博羅特掌握。 1517年達延汗死后,韃靼又陷于分裂。巴爾斯傳羅特次子、土默特萬戶俺答汗控制了右翼三萬戶,稱司徒汗,與大汗(達延汗的繼承者,明人通稱為小王子)分庭抗禮,進而吞并左翼一些部落,迫使汗庭東遷義州(今遼寧義縣)邊外。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博迪阿拉克汗病死,其子達賚遜臺吉(明人稱打來孫)立,號達賚遜庫登汗。土默特萬戶俺答(巴爾斯博羅特濟農的次子,達延汗孫),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其父去世。右翼三萬戶分成若干領地。兄袞必里克墨爾根襲位,占據鄂爾多斯萬戶。俺答占據12土默特,勢力最強,率兵10多萬,稱雄于右翼諸部。嘉靖十一至二十一年(公元1532——1542年)間,俺答追隨大汗、濟農東征西戰(zhàn),屢建功勛。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蒙古大汗博迪阿克汗封其為索多汗號,這是俺答稱汗之始。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袞必里克墨爾根濟農去世。俺答以兄長的身份統(tǒng)率右翼諸部,而且以長輩阿不該(叔父)的地位控制了濟農諸子。俺答汗的實力日益增強,對蒙古大汗的權威造成嚴重威脅。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其侄達賚遜庫登汗被迫東遷至興安嶺以東西拉木倫河流域。史稱察哈爾東遷。察哈爾部,原有牧地被俺答汗的長子辛愛黃臺吉占據。俺答汗成為蒙古右翼三萬戶實際上的盟主的后,不斷擴大領地。俺答轄境,東抵遼薊,西迄甘肅、青海一帶,且經常深入宣府、大同等地,予明政府以重大威脅。又進一步向西發(fā)展,出兵征服瓦剌。向西拓地青海、河西,封賞子孫。達賚遜汗“懼為所并”,于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率眾自宣府、大同邊外,徙往遼東地區(qū),析居于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一帶。與達賚遜汗一起東遷的還有由阿爾楚博羅特統(tǒng)轄的內喀爾喀五部:扎魯特、巴林、翁吉刺特、巴岳特、烏齊葉特等部。他們威逼女真各部,與明在遼東展開激烈爭奪。兀良哈三衛(wèi),初雖與之為敵,但不久也相繼散分于其各部中。 達賚遜汗東遷后,原察哈爾舊地為俺答所據。此外,還移兵西南,打開通往西藏的道路。俺答在實施對外擴張的同時,為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還努力謀求與明廷建立通貢聯(lián)系。1541年(嘉靖二十年),俺答派遣石天爵到大同請求通貢,遭明政府拒絕。次年,石天爵復至大同,被明軍殺害。此后俺答又多次遣使,俱未能如愿,最后終于釀成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變”。俺答率兵自潮河川,經鴿子洞、黃榆溝等地入圍北京。明廷震驚,始答允通市。因戰(zhàn)爭影響,通市時斷時續(xù)。1570年(隆慶四年),俺答孫把漢那吉投奔明朝,受明政府禮遇,俺答受感動,于1571年與明廷和議,雙方建立和平通貢關系。明朝政府封俺答為“順義王”,又分別授右翼各封建主為都督、指揮、千戶、百戶等職,按年發(fā)給額定賞金。雙方和解,但是由于受宋朝歷史影響明朝自始至終認為和親是屈辱的行為不能像漢唐元清一樣沒有歷史包袱。朝堂上下對蒙古態(tài)度隨意,除了對三娘子一系友好外,對其他的蒙古部落的示好寧愿打仗也不理睬,導致內部并不穩(wěn)定。最終被后金通過“恩威并施、利益誘惑、情感籠絡(雙方聯(lián)姻)”分化明蒙內部,逐漸改變蒙古貴族的封建游牧制度,為了確保對蒙古的控制,逐步地、然而也是堅定地在蒙古實行了劃分牧地、編旗設佐(佐領)、更定爵秩、軍令政令統(tǒng)一等一系列制度,建立起牢固的君臣、主從關系。 衰落分裂
時達賚遜汗已死,其子圖們札薩克圖汗(明人稱土蠻)在位。圖們汗在俺答影響下,也努力謀求取得與俺答同等待遇;要求封王、通貢和互市,遭明政府拒絕。雙方兵戎不斷,而左、右兩翼的對立也越來越嚴重。圖們札薩克圖汗痛感于汗權日弱,力圖以和平方法統(tǒng)一漠南蒙古各部,1576—1582年左右,相繼任命察哈爾部阿穆岱洪臺吉(腦毛大)、內喀爾喀衛(wèi)征索博該(速把亥)、鄂爾多斯部的庫圖克圖徹辰洪臺吉(切盡黃臺吉)、阿蘇特部的諾木達喇古拉齊諾延(啞速火落赤)、土默特部的楚嚕克(扯力克)5人為執(zhí)政理事,幫助協(xié)調蒙古各部的關系,謀“致其大國于太平”。沒有成功。1578年(明萬歷六年),俺答皈依藏傳佛教格魯派,在蒙古各部中產生強烈影響。圖們汗為奪取宗教領導權和控制權,于1587年(萬歷十五年)也遣阿穆岱洪臺吉前去叩見三世達賴,懇請達賴前往布教。會達賴逝世,結果未達目的。在大汗權力日益走向衰弱之時,原居住于和林一帶的外喀爾喀七旗卻乘機向西擴張,與瓦剌各部爭奪地盤。1587年左翼阿巴岱汗與和碩特部虞戰(zhàn)于科布多地區(qū),敗其眾,殺其首領哈尼諾顏洪果爾。戰(zhàn)爭連綿不斷,直到17世紀初年,雙方始達成和議。1592年(萬歷二十年),圖們札薩克圖汗死。次年,其子布延徹辰汗繼位。在布延徹辰汗統(tǒng)治時期,蒙古地區(qū)除右翼各部在俺答妻鐘金哈屯(三娘子)主持下有起色外,其余各部又進一步分崩離析,大汗形同虛設。 并入清朝
1603年,徹辰汗死,孫林丹(一譯陵丹、靈丹,明人稱虎墩兔)繼位,稱林丹·呼圖克圖汗。林丹汗在位時,值后金努爾哈赤崛起。林丹汗企圖統(tǒng)一蒙古各部,聯(lián)合明朝,共同抗擊后金。但由于他改信紅教加他常說:“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邊止我一人,何得處處稱王,我當先處里,后處外?!边@勢必會動蒙古各部的利益。“昏于酒色”,任意殺掠,憑陵諸部,受到各部封建主的強烈反抗。1628年(明崇禎元年,清天聰二年),因在土默特部趙城為喀喇沁、鄂爾多斯等聯(lián)兵擊敗,繼之又被漠南蒙古各部與后金聯(lián)軍敗于綽洛郭勒,1631—1632年被皇太極創(chuàng)于西拉木倫河北岸,被迫狼狽西逃,1634年死于大草灘(今甘肅省民樂縣東南)。林丹汗病死后,他的部下逐漸土崩瓦解,他的福晉們也開始尋找自己新的歸宿。 后金天聰八年八月,林丹汗的側福晉,時稱竇土門福晉,由他部落的一名叫多尼庫魯克的護送下,率先到皇太極的軍營行幄,表示歸順,并選擇了木湖爾伊濟牙爾地方暫時駐牧?;侍珮O考慮后,決定娶竇土門福晉。 在皇太極納娶竇土門福晉后不到一年,后金天聰九年三月,林丹汗的多羅大福晉囊囊太后娜木鐘率領一千五百戶部眾來歸;四月,林丹的兒子額哲在上都被后金追上,林丹汗另一個多羅大福晉蘇泰太后帶著她的兒子額哲,即林丹汗的繼承人,又率一千戶部眾來投,并獻上歷代傳國玉璽;隨同兩位尊貴太后前來的還有林丹汗另兩位側室福晉伯奇福晉、俄爾哲依圖福晉及林丹汗的妹妹泰松公主等。她們的到來,讓皇太極和諸王貝勒們欣喜若狂,因為這不但給他們送來美女,還帶來了眾多的家產人口及牲畜財帛等。 當林丹汗的八大福晉們歸順后,時為大汗的皇太極娶竇土門福晉和囊囊大福晉;其從兄濟爾哈朗娶蘇泰大福晉;其七兄阿巴泰娶俄爾哲圖福晉;其長子豪格娶苔絲娜伯奇福晉;將高爾土門福晉賜林丹汗屬下寨桑祁他特車爾貝為妻;二兄代善娶林丹汗之妹泰松公主;皇太極將次女馬喀塔下嫁林丹汗長子額哲;多爾袞娶了竇土門福晉的蒙古養(yǎng)女(一說是林丹汗之女)。泰松公主在其兄林丹汗死后,在1636年(后金天聰九年)與眾福晉一起歸附滿清,改嫁愛新覺羅·代善。于是,延續(xù)429年的蒙古帝國從此便從歷史上消失了。原有的蒙古各部部眾大都依附于后金?;侍珮O得到玉璽后,立即召集滿洲、蒙古貝勒于盛京稱帝,定國號為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