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董小宛
崇禎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冒辟疆早前結(jié)識的陳圓圓的“姊妹”、原南京秦淮河上的南曲名妓董小宛從蘇州來到如城從良,開始冒氏將她安頓在“水繪園艷月樓”內(nèi)辟為“別室”,第二年四月正式立為“如夫人”。這一年,小宛20歲,冒氏33歲。董小宛,名白,字宛君,一字青蓮,明天啟四年(1624年)生于南京(亦說為蘇州半塘街),“秦淮八艷”或“金陵八艷”之一,飲“針神曲圣”之譽(yù),躋身“中國古代十大名廚”之列。據(jù)冒氏本人《影梅庵憶語》稱:她與冒氏在亂世中相伴9年,歿于清順治八年正月初二日,享年28歲,葬于如城南郊“影梅庵”側(cè)。但后世存疑較大,很可能在1645年(順治二年)在離亂之中死于清兵之手,時年22歲。董小宛一生無嗣?!懊岸鼍墶笔桥f時才子佳人結(jié)合的典型,后世劇本和民間傳聞較多,至今不衰,茲不贅述。 冒襄半身像
董小宛(公元1624-1651年),名白,又字青蓮,南京人,因父母離異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她16歲時,已是芳名鵲起,與柳如是、李香君等同為“秦淮八艷”。1639年鄉(xiāng)試落第的冒襄與小宛偶爾在蘇州半塘相遇。她對冒襄一見傾心,連稱:“異人!異人!”雖然她多次向冒襄表示過傾慕,均未得到他的首肯。因為冒襄早已屬意吳門名妓陳圓圓,并于1641年“訂嫁娶之約”。次年冒襄第六次鄉(xiāng)試途經(jīng)蘇州,重重訪陳圓圓時,已是人去樓空,加上科場失意,情緒沮喪到了極點。就在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錢謙益出面給小宛贖身,然后從半塘雇船送到如皋。次年春,冒董結(jié)成伉儷。小宛才藝出眾,能詩善畫,尤其擅長撫琴。今水明樓內(nèi)的古琴,就是她當(dāng)年心系之物。冒辟疆最早從方以智那里聽說秦淮佳麗之中有位才色雙絕的董小宛。吳應(yīng)箕、侯方域也都向辟疆嘖嘖稱道小宛。而小宛時時在名流宴集間,聽人講說冒辟疆,知道復(fù)社中有這樣一位負(fù)氣節(jié)而又風(fēng)流自喜的高名才子。崇禎十二年鄉(xiāng)試落第,冒辟疆聽說小宛住在半塘,便多次訪尋,小宛卻逗留在太湖洞庭山。蘇州歌姬沙九畹、楊漪炤名氣與小宛相當(dāng),辟疆便每天來往與沙、楊之間。在離開蘇州前,辟疆又前往董家,小宛醉臥在家,與辟疆相會于曲欄花下。辟疆見小宛秋波流轉(zhuǎn),神韻天然,只是薄醉未消,懶慢不發(fā)一言。
崇禎十五年春,小宛從黃山歸來,母親去世,自己又受田弘遇搶奪佳麗的驚嚇,患了重病,閉門不出。辟疆到時小宛已奄奄一息。小宛支撐著起身,牽著他的手說:“我十八天來昏沉沉如在夢中。今天一見到君,便覺神怡氣旺?!彼愿兰胰司咿k酒菜,與辟疆在床前對飲。辟疆好幾次要告別,小宛都苦留辟疆。在與冒辟疆的戀愛嫁娶中,董小宛處處主動,煥發(fā)出向往自由、尋覓真情的個性光彩;而冒辟疆事事舉步躊躇,顯露出一個大家公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弱點。 小宛入冒氏之門后,與冒家上下相處極其和諧。馬恭人(辟疆母)和蘇元芳(辟疆妻)特別喜歡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順從。閑暇時,小宛與辟疆常坐在畫苑書房中,潑墨揮毫,賞花品茗,評論山水,鑒別金石。小宛初進(jìn)冒家,見董其昌仿鐘繇筆意為辟疆書寫的《月賦》,非常喜愛,著意臨摹。接著到處找鐘繇的字帖。后來覺得鐘繇的字體稍稍偏瘦,又看到他的《戎輅表》將她推崇的關(guān)羽稱為賊將,便廢鐘帖而改學(xué)曹娥碑,每天幾千字,從不錯漏。小宛曾替辟疆給親戚朋友書寫小楷扇面,也為蘇元芳登記柴米油鹽的用項及銀錢出入。小宛畫的小叢寒樹,筆墨楚楚動人。15歲時作品《彩蝶圖》現(xiàn)收藏在無錫市博物館,上有她的題詞,到如皋后,她保持著對繪畫的特殊愛好,時時展玩新得長卷小軸或家中舊藏。后來逃難途中,仍把書畫藏品捆載起來,隨身帶走。小宛最令人心折的,是把瑣碎的日常生活過得浪漫美麗,饒有情致。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壺芥茶溫淘米飯,再佐以一兩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餐。辟疆卻喜歡甜食、海味和臘制熏制的食品。小宛為他制作的美食鮮潔可口,花樣繁多。她不僅在中間加上適量的食鹽和酸梅調(diào)味,還采漬初放的有色有香的花蕊,將花汁滲融到香露中。這樣制出的花露入口噴鼻,世上少有。其中最鮮美的是秋海棠露。海棠本無香味,而小宛做的秋海棠露獨獨是露凝香發(fā)。酒后,用白瓷杯盛出幾十種花露,不要說用口品嘗,單那五色浮動,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小宛腌制的咸菜能使黃者如蠟,綠者如翠。各色野菜一經(jīng)她手都有一種異香絕味。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風(fēng)魚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蝦如龍須,油鯧如鱘魚,烘兔酥雞如餅餌,一匕一臠,妙不可言。小宛經(jīng)常研究食譜,看到哪里有奇異的風(fēng)味就去訪求它的制作方法。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她的發(fā)明,因此,它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和“東坡肉”相映成趣。小宛還善于制作糖點,她在秦淮時曾用芝麻、炒面、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長五分、寬三分、厚一分的方塊,這種酥糖外黃內(nèi)酥,甜而不膩,人們稱為“董糖”,的揚(yáng)州名點灌香董糖(也叫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叫芝麻酥糖)和如皋水明樓牌董糖都是名揚(yáng)海內(nèi)的土特產(chǎn)。 歌妓都能豪飲。崇禎十五年,鑾江汪汝為在江口梅花亭宴請辟疆和小宛。也許是洶涌的長江白浪激發(fā)起小宛的豪情逸致,她“轟飲巨叵羅,觴政明肅,一時在座諸妓,皆頹唐潰逸”。這種情景辟疆只見過一次。因為小宛見辟疆飲酒很少,量不勝蕉葉,也就不怎么喝。在喝茶方面,小宛和辟疆都愛喝芥片。這種芥片煮好后有一股嬰兒肉香。煮茶當(dāng)然是小宛的拿手好戲。他們常常是一人一壺,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對,細(xì)細(xì)品嘗茶的色香性情。
月色如水,最為小宛所傾心。夏夜納涼,小宛喜歡與辟疆的兩個小孩背誦唐人詠月及流螢、紈扇詩。為領(lǐng)略月色之美,她常隨著月亮的升沉移動幾榻。半夜回到室內(nèi),她仍要推開窗戶,讓月光徘徊于枕簟之間。月亮西去,她又卷起簾櫳,倚窗而望,戀戀不舍,反復(fù)回環(huán)地念誦李賀的詩句“月漉漉,波煙玉”。小宛曾對辟疆說:“我書寫謝莊的《月賦》,見古人厭晨歡,樂宵宴。這是因為夜之時逸,月之氣靜,碧海青天,霜縞冰靜,比起赤日紅塵,兩者有仙凡之別。人生攘攘,至夜不休。有的人在月亮出來以前,已呼呼大睡,沒有福氣消受桂華露影。我和你一年四季當(dāng)中,都愛領(lǐng)略這皎潔月色,仙路禪關(guān)也就在靜中打通?!毙⊥鹁褪沁@樣在自然平實的日常生活中領(lǐng)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脫和清澄的詩意人生。 小宛和辟疆都喜歡靜坐香閣,細(xì)品名香。小宛最珍愛東莞人視為絕品的“女兒香”。小宛使用沉香的方法和俗人不同。俗人是把沉香放在火上燒,煙撲油膩,須臾即滅。不僅體察不到香的性情,而且煙氣沾染上襟袖還帶有焦腥味。小宛采用的是隔紗燃香法,講究品香時的情調(diào)。寒夜小室,玉幃四垂,點燃兩三枝紅燭,在幾只宣德爐內(nèi)燃沉香,靜參鼻觀,就好像進(jìn)入了蕊珠眾香深處。 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入關(guān)南下,江南一帶燃起熊熊戰(zhàn)火。清軍肆虐無忌,冒家險遭涂毒,家產(chǎn)丟得一干二凈。小宛隨夫一路南逃。順治五年的七夕那天,小宛看見天上的流霞,忽然有了興致,要摹天上流霞制作一對金釧。她叫辟疆寫了“乞巧”和“覆祥”的字樣,鐫摹在金釧上。這對制作精妙的黃跳脫在第二年七月忽然從中斷開。他們又重新做了一對,辟疆寫了“比翼”、“連理”四個字鐫上去。足見董小宛是把這對金釧兒看作愛情的信物。小宛最愛晚菊。有個朋友送給冒辟疆幾盆名為“剪桃紅”的菊花,花繁而厚,葉碧如染,濃條婀娜。小宛見到“剪桃紅”,非常喜愛,特意將花放在床邊。每天晚上,高燒綠燭,用白色屏風(fēng)圍起三面,放一張小椅子在花間,調(diào)整好菊花,讓菊影具有參橫妙麗之態(tài),然后身入花間,使人在菊中,菊與人都在影中,此情此景,淡秀如畫。在董小宛的生命最后時刻,她還叫冒辟疆把“剪桃紅”搬到床前給她看枝葉是否茂盛,可有蟲害。小宛和辟疆曾住嘉興海鹽水繪閣。她在南北湖畔雞籠山上面對暮春凄涼景致,感嘆江河破碎,一家流離,淚葬殘花。據(jù)說《紅樓夢》林黛玉葬花即改編自小宛葬花。 日子剛剛安穩(wěn)不久,冒辟疆又病了兩次。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進(jìn),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藥煎湯,緊伴枕邊照料了六十個晝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難忍,不能仰臥,小宛就夜夜抱著丈夫,讓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寢,自己則坐著睡了整整一百天。辟疆說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處的九年中享盡。艱難的生活中,飲食已是難飽,小宛的身體又十分虛弱,加上照顧辟疆連續(xù)幾場大病,使得小宛身體頃刻間垮了下來,連續(xù)二十多天喝不進(jìn)一口水。由于體質(zhì)已極度虧虛,冒家多方請來名醫(yī)診治,終難湊效。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在冒辟疆痛徹心扉的哀哭聲中,小宛仙逝,年僅28歲。臨終之時,她手中緊握著冒辟疆鐫有“比翼”、“連理”四字的那對金釧。冒家上下恍惚傷痛,葬之于如皋影梅庵。歷代文人多有憑吊。 清道光以后有人妄言小宛當(dāng)年未死,被洪承疇計取,送入皇宮,以博帝歡,得順治寵愛,辟疆恐懼,謊稱小宛已死,其實董鄂妃即董小宛,全屬虛談。董小宛死時28歲,順治才14歲,小宛與辟疆崇尚氣節(jié),誓死不肯降清。小宛厭惡宮廷的奢侈生活,何況滿漢不通婚,小宛無入宮邀寵之理。順治所忠愛的是棟鄂妃也非董鄂妃。棟鄂妃武臣鄂碩之女。18歲入宮(而小宛19歲嫁辟疆)。棟鄂妃生得美慧異常,且端靜溫柔,寵冠后宮。順治十三年8月冊為賢妃,12月進(jìn)為貴妃。順治與她形影不離,賦詩作畫,研究佛法。順治十七年棟鄂妃的兒子不滿百日夭折。她悲傷過度,不久也得病死去。順治帝追封她為端敬皇后,罷朝五日,治喪禮儀碑極隆重。至于傳說順治因董小宛之死看破紅塵到五臺山出家更是謬傳。 董小宛從名妓到賢妾,清宮有四大疑案,第一個是順治出家,據(jù)說順治出家是為了一個漢族女子——董小宛。而董小宛原本是大名士冒辟疆的小妾,據(jù)說冒辟疆因順治從他手中奪走董小宛而悲痛欲絕。說道:“夢幻塵緣,傷心情動,鶯鶯遠(yuǎn)去,盼盼樓空。倩女離魂,萍蹤莫問。揚(yáng)鉤海畔,誰證前盟;把臂林邊,難忘往事。金蓮舞后,玉樹歌余,桃對無蹤,柳枝何處?嗟嗟,萍隨水,水隨風(fēng),萍枯水盡;幻即空,空即色,幻滅全靈。能所雙忘,色空并遣;長歌寄意,缺月難圓?!辈懴铝艘婚u《金人捧露盤詞》,寄托悲思。 但疑案畢竟是疑案,真實的情況卻與之頗有出入。
蘇州城外有條半塘河,河水清緩;兩岸風(fēng)景秀麗宜人,在出城不遠(yuǎn)的河畔有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山上竹林幽幽,靜如世外桃源。山邊原本沒有人家,只有三兩座簡易的亭子,供來此清心的游人休息。后來這里筑起了一座小樓,樓雖不大,卻修得別致典雅,樓中住著一對母女和幾個傳婢。這母女倆日子似乎過得十分悠閑,每日里沉醉于山水間,看片石孤云,流水落花,累了便在院中花亭里彈琴吟詩,品茗對弈,似乎不為生計所累。是誰家的女眷有這份閑情逸意呢?她們本是城內(nèi)“董家繡莊”的女主人和千金小姐?!岸依C莊”是蘇州小有名氣的一家蘇繡繡莊,因活計做得精細(xì),所以生意一直興隆。董家是蘇繡世家,到這一代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別看刺繡屬于工藝制造行業(yè),可十分接近于繪畫藝術(shù),所以董家還頗有幾分書香氣息。女主人白氏是一個老秀才的獨生女兒,老秀才平生不得志,只好把滿腹經(jīng)綸傳給了女兒。白氏為董家生了個千金,為寄夫妻融洽之情,取名白,號青蓮,小閨女不但模樣兒俊秀,腦子還十分靈慧,父母視如至寶,悉心教她詩文書畫、針線女紅,一心想調(diào)教出一個才德具全的姑娘。 這本是個美滿幸福的家庭,不料天有不測風(fēng)云,董白十三歲那年,父親在暑天患上了暴痢,藥不湊效,不久便撒手人寰。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將董白母女打擊得心神憔悴,料理完丈夫的后事,白氏不愿在城中的舊宅中繼續(xù)住下去,睹物思人,倍感悲傷;于是花了一筆錢,在半塘河濱筑下了幽室,帶著女兒隱居其中,過一種與世相隔的恬淡生活,繡莊的事則全委托伙計去掌管。兩年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淡淡流走了,此時已是明朝末年。朝廷腐敗,梟雄四起,天下陷入戰(zhàn)亂之中。到了崇禎九年,亂象已迫近蘇州,人們不由得惶惶不安,白氏也打算關(guān)閉繡莊的生意,收回資金以備隨時逃難。誰知繡莊伙計一算帳,不但沒有銀兩剩余,反而在外面欠下了上千兩銀子的帳。分明是伙計從中搗鬼,白氏又無法把握,又氣又急,終于病倒在床。母親倒下,繡莊破產(chǎn),債務(wù)壓頭,生活的重?fù)?dān)猛地壓到了十五歲的董白身上,她仿佛從云端跌入了冰窖,一時間無法睜開眼睛。 龐大的債務(wù)能拖則拖,母親的醫(yī)藥費用卻迫在眉睫。從小隨母親隱居世外的董白已養(yǎng)成一副孤高自傲的性格,那里肯低三下四地向人借貸。一急之下使出下策,答應(yīng)了別人的引薦,來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畫舫中賣藝,改名小宛。董小宛秀麗的容貌,超塵脫俗的氣質(zhì)使她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為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屈意賣笑,但她那清高的脾氣有時不免露了出來,得罪了一些庸俗的客人,然而卻贏得了一些高潔之士的欣賞。董小宛孤芳自賞,自憐自愛,決不肯任憑客人擺布,如此一來,影響了鴇母的進(jìn)帳,鴇母自然對她冷嘲熱諷,董小宛郁怒之下,一跺腳離開南京,回到了蘇州??杉抑心赣H依然躺在病床上,離不開請醫(yī)吃藥,一些債主聽說董小宛回了家,也紛紛上門催債,董小宛無力應(yīng)付,只好重操舊業(yè),索性將自己賣到半塘的妓院,賣笑、陪酒、陪客人出游。 冒襄書法作品
在半塘,董小宛依然抱定不賣身的初衷,而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壓抑住自己的那份清高,把一份毫無實際內(nèi)容的媚笑賣給客人。倒是有一種客人,既有閑情、閑暇,又有足夠的財力,便能帶上個中意的青樓女游山逛水,享受自然風(fēng)情。對陪客出游,董小宛是最有興趣的,雖說那些能有此雅舉的多是上了年紀(jì)的人,可那時董小宛醉心于山水之間,并不覺得白發(fā)雅士有可憎之處。在旖旎風(fēng)光的襯托下,她也容易涌動柔情,而真心真意地給客人以嬌媚嬌笑。因此,她三番五次地受客人之邀,游太湖、登黃山、泛舟西湖,一去就是十天半月。就在董小宛離開秦淮河不久,卻有一公子慕名到秦淮河去尋訪她,那位公子就是冒辟疆。這冒辟疆出身于官宦之家,雖無功名,卻胸懷大志,富有正義。天啟年間,閹黨魏忠賢陰謀弄權(quán),惑亂朝綱,冒辟疆聯(lián)合一批有志之士結(jié)社金陵,伸張正義,其中較有名的是“四公子”。“四公子”分別是陳貞慧、方密之、侯方域、冒辟疆,皆年少有才之士。無奈終因勢弱力薄,不但未成氣候,還慘遭閹黨摧折,冒辟疆雖免于難,但前途深受影響,只好暫時寄情于山水聲色之中。這年的秋天,二十九歲的冒辟疆來南京參加鄉(xiāng)試。說起鄉(xiāng)試,冒辟疆已參加過三次,憑他的才學(xué)早該中舉,可在應(yīng)試作文中,本應(yīng)循規(guī)蹈矩,就經(jīng)解經(jīng),他卻要聯(lián)系時勢,針砭政局,自然違背了主考官的要求,所以屢試屢敗。此次應(yīng)試他也并不打算改變自己的風(fēng)格,只看能否遇上個有眼力的主考官,否則就任其落第。與冒辟疆抱著同樣心情來應(yīng)試的還有他的好友方密之,兩人全不把考試放在心上,見考前有點空暇,便相約往秦淮河去散心。方密之早聽人說起秦淮河來了個冰清玉潔的“冷美人”董小宛,在青樓女子中別樹一格,正合方密之等人的口味,因而與冒辟疆兩人特意前往造訪,不料董小宛卻已睹氣離開了秦淮河。后來鄉(xiāng)試發(fā)榜,冒辟疆又一如既往地名落孫山,他沒有失望。只是暗嘆自己生不逢時,收拾了行裝,便轉(zhuǎn)往蘇州閑游去也。在蘇州,冒辟疆一邊訪勝探幽,一邊打聽董小宛的下落,得知她已在半塘待客,便又興致勃勃地專程拜訪。偏不湊巧,董小宛已受人之邀游太湖去了。之后又接連去了好幾次,都無緣見到董小宛,直到準(zhǔn)備離開蘇州的前夕,沒抱多大希望地來到半塘,卻終于得以與她相晤。這是一個深秋的寒夜,董小宛剛剛參加酒宴歸來,正微帶醉意斜倚在床頭。見來了客人,她想掙扎著起身,無奈酒力未散,坐起來都有些搖晃。冒辟疆見狀忙勸她不必多禮,讓傳婢在小宛床頭擺了個坐凳,便在她身邊坐了下來。冒辟疆自我介紹后,董小宛稱贊說:“早聞‘四公子’大名,心中傾佩已久!”臉上果然露出欣喜的神色。冒辟疆沒想到一個風(fēng)塵女子竟然對他們這劻扶正義的行為大感興趣,不由得對她肅然起敬,細(xì)打量董小宛,素衣淡妝,眉清目爽,果然與一般歡場女子大相徑庭,此時雖醉意朦朧,嬌弱不堪,卻依然思路清晰,談吐不俗,縱談時局,頗有見地。憐惜伊人酒后神倦,冒辟疆坐了不到半個時辰就匆匆離去,就是這半個時辰的交談,已使他對董小宛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這時冒辟疆已出游日久,囊中羞澀,不得不按原計劃離開蘇州回家鄉(xiāng)如皋去了,心里則暗藏著對小宛的眷戀。第二年春天,冒辟疆再到蘇州訪董小宛,卻又聽說她陪錢謙益游覽西湖去了,而且準(zhǔn)備游完西湖再轉(zhuǎn)道黃山觀賞奇峰蒼松,不知何時方能歸來。冒辟疆只好悻悻地回去了。 冒襄書法
轉(zhuǎn)眼又是春江水暖的季節(jié),冒辟疆奉母命往襄陽探望在那里作官的父親,經(jīng)過蘇州,又禁不住往半塘尋訪董小宛。這次小宛又陪客人遠(yuǎn)游黃山去了,冒辟疆失望之極,自嘆:“竟是如此無緣!”失望之余,他結(jié)識了當(dāng)?shù)孛岁悎A圓,兩人十分投緣,相攜游歷了蘇州的山山水水,冒辟疆離去時還約定初夏返鄉(xiāng)時,還來與她同賞虎丘石榴。到襄陽探望父親,小住一段時間后即如約來到蘇州,這時陳圓圓卻已被嘉定伯周奎聘去京都。冒辟疆悵然若失,懷著悒郁的心情只身雇舟前往虎丘。小舟沿著半塘河緩緩而行,冒辟疆漫無目的地欣賞著兩岸的風(fēng)景,小舟穿過一座青石小橋,眼前一片綠意融融的柳樹林,抬眼望去,柳絲深處竟隱隱約約透出一幢小樓的檐角,在青山綠樹的映襯下,顯得如詩如畫。這等僻靜之地還有人家?那定是什么方外隱士、世外高人了!冒辟疆一時來了興趣,便命舟子將船系在了柳樹上,他則登岸向小樓走去。小樓的院門緊閉,悄無聲息,冒辟疆上去喚了幾次,才有一個小丫鬟來開門,一打聽,此處竟是董小宛的家。此時董母新喪,剛辦完喪事,查小宛憂傷難持,正病倒床榻。冒辟疆心中猛地一怔,忙稱自己是董小宛的朋友,特來拜訪。小丫鬟稟報了主人后,來請客人進(jìn)屋,并徑直將客人引入了董小宛臥房。這是冒辟疆第二次見到小宛,與上次一樣,她也是斜臥床頭,只是上次帶著嬌憨的笑容,這次卻是滿臉的凄愴。冒辟疆滿懷同情地將她寬慰一番,并且說了自己幾次尋訪都吃了閉門羹的經(jīng)過,董小宛露出一絲歉意和欣慰。見她病體虛弱,冒辟疆幾次提出早早歸去,董小宛卻殷勤挽留,兩人直談到深夜才分手。第二天一早,冒辟疆忍不住又雇舟來到小宛家,兩人并沒有約定,小宛卻笑盈盈地站在門外相迎。一夜之間病竟好了大半,也似乎料定冒辟疆今天會來。董小宛將冒辟疆迎進(jìn)了屋,奉上茶,小宛幽幽地自言自語道:“此番公子前來,妾身的病竟然不藥而愈,看來與公子定有宿緣,萬望公子不棄!”冒辟疆聽了不甚歡喜,又怕對方是一時之興。便探試道:“小生與姑娘交淺言少,姑娘難道不為此話后悔嗎?董小宛心意堅定地說:“風(fēng)塵打滾,閱人不少,如蒙公子不棄,妾身算是跟定公子了!”冒辟疆興奮得一把摟住她,小宛則在他懷中嚶嚶地抽泣起來。冒辟疆此行還需到南京參加鄉(xiāng)試后再回家鄉(xiāng),他與董小宛約好,一等鄉(xiāng)試結(jié)束,就馬上返回蘇州為她贖身,再相伴回到如皋。對考試冒辟疆可以說是輕車熟路,反正也不抱太大的希望,輕輕松松做完考卷,便興沖沖地離開闈場,一心想著早日飛到小宛身邊。他正邊想邊走,忽聽到一個清脆的聲音在叫他的名字,抬頭一看,那不是小宛嗎?她站在闈場對面的旗座旁,帶著燦爛的笑容向他招手。冒辟疆連忙跑上前去,一把握住小宛的手。關(guān)切地問:“你怎么來了!”“我自己有腳,就怎么不能來,我已到了三天,怕攪擾公子,未敢來見呢!”董小宛含嬌帶嗔地訴說著,還告訴說,她所乘的船在江上遇到強(qiáng)盜,幸虧船家機(jī)敏,將船藏在蘆葦中躲了三天才脫險,把乘客都嚇得半死。冒辟疆輕輕撫摸著她的發(fā)際,傳遞著無言的憐愛和安慰。不久鄉(xiāng)試揭榜,冒辟疆再次落第。這時他已過而立之年,既然仕途難成,便索性打定主意歸鄉(xiāng)隱居,董小宛對他的決定由衷地贊同,她早就向往那種布衣素食、朝夕相依的平淡生活。什么夫貴妻榮,她早已看穿了那一套。 冒辟疆帶著小宛回蘇州贖身,不料又遇上了麻煩,因董小宛在半塘名氣太大,不論出多少銀子,鴇母都不想放走這棵搖錢樹。就在他們一籌莫展之際,錢謙益偕同柳如是來游蘇州。柳如是是董小宛當(dāng)初賣笑秦淮河時的好姐妹,錢謙益也曾與她有過頗深的交情,他如今雖然免官閑居,但在江南一帶名望甚高,經(jīng)他出面調(diào)排,董小宛贖身之事迎刃而解。這時已是崇偵十五年隆冬季節(jié),冒辟疆與董小宛頂風(fēng)冒雪趕往如皋。一路上,他們不愿意放棄觀光賞景的好機(jī)會,走走停停,尋幽訪勝,直到第二年初春才到達(dá)如皋的冒家。 冒家十分通情達(dá)理,順利地接受了董小宛這位青樓出身的侍妾。因為他們相信冒辟疆的眼光。這時冒辟疆的父親已從襄陽辭官歸家,一家人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冒辟疆的原配妻子秦氏體弱多病,董小宛便毫無怨言地承擔(dān)起理家主事的擔(dān)子來,恭敬柔順地侍奉公婆及大婦,悉心照料秦氏所生二男一女。冒家的全部賬目出入全由她經(jīng)手,她料理的清清楚楚,從不私瞞銀兩。小宛還燒得一手好菜,善做各種點心及臘味,使冒家老少大飽口福,在眾人的交口稱贊中,小宛得到了無限的滿足。對丈夫,小宛更是關(guān)照得無微不至,冒辟疆閑居在家,潛心考證古籍,著書立說,小宛則在一旁送茶燃燭;有時也相幫著查考資料、抄寫書稿;丈夫疲憊時,她則彈一曲古箏,消閑解悶。
戰(zhàn)亂過后,冒家輾轉(zhuǎn)回到劫后的家園,缺米少柴,日子變得十分艱難,多虧董小宛精打細(xì)算,才勉強(qiáng)維持著全家的生活。就在這節(jié)骨眼上,冒辟疆卻病倒了,下痢兼虐疾,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瘧疾發(fā)作寒熱交作,再加上下痢腹痛,冒辟疆幾乎沒有一刻能得安寧。為照顧他,董小宛把一張破草席攤在床榻邊作為自己的臥床,只要丈夫一有響動,馬上起身察看,惡寒發(fā)顫時,她把丈夫緊緊抱在懷里;發(fā)熱煩躁時,她又為他揭被擦澡;腹痛則為他揉摩;下痢就為他端盆解帶,從沒有厭倦神色。經(jīng)過五個多月的折騰,冒辟疆的病情終于好轉(zhuǎn),而董小宛已是骨瘦如柴,仿佛也曾大病了一場。艱難的生活中,飲食難飽,董小宛的身體本已虛弱,又加上接連三次照料丈夫的病痛,冒辟疆病愈后,她卻病倒了。由于體質(zhì)已極度虧虛,冒家多方請來名醫(yī)診治,終難湊效。順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賢妾良婦的董小宛終于閉上了疲憊的眼睛,在冒家的一片哀哭聲中,她走得是那樣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