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與中國法系》是2006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顧遠。

出版時間

2006年2月

ISBN

9787562028291

頁數(shù)

581 頁

定價

44 元

作者

陳顧遠

出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正文

內容介紹

二十世紀是中華文化經受空前巨大、深刻、劇烈變革的偉大世紀。在百年巨變的烈火中,包括法制文明在內的新的中華文明,如“火鳳凰”一般獲得新生。大體上講,二十世紀是中國法制現(xiàn)代化的世紀。這一個世紀的歷程,不僅僅是移植新法、開啟民智、會通中西的法制變革的歷程,更是整個中華文明走出傳統(tǒng)的困局、與世界接軌并獲得新生的歷程。百年曲折坎坷,百年是非成敗、得失利弊,值此新舊世紀交替之際,亟待認真而深刻的反省。這一反省,不僅有助于當代中國法制建設的深入,亦有助于推進新世紀中國民主與法治社會的形成。這一反省,是一項跨世紀的偉大工程。作為這一工程的起始或基礎,我們應全面系統(tǒng)地檢視、總結二十世紀中華法學全部學術成就,并試圖作初步點評。為此,我們特鄭重推出“二十世紀中華法學文從”。

一、為避免內容重復,下列幾篇文章未予收入:

《無字天書的中國固有憲法》一文,其主要內容已體現(xiàn)在收入本書的《從中國文化本位上論中國法制及其形成發(fā)展并予以重新評價》一文的第二節(jié)(丙)《憲之部分》。

《我國過去無民法法典之內在原因》一文,其主要內容也體現(xiàn)在《從中國文化本位上論中國法制及其形成發(fā)展并予以重新評價》一文的第四節(jié)(甲)《因義務本位而無民法法典之存在》之部分。

《中國婚姻制度之起源及其演變》一文(發(fā)表于《東方》雜志1937年春季增大號),其主要內容已經體現(xiàn)在收入本書的《中國往昔之婚律》一文中。

二、有些字眼或詞匯,系民國時代或臺灣地區(qū)慣用,不合現(xiàn)今大陸慣用法。根據(jù)上下文意判斷,徑行按現(xiàn)今大陸慣用法改正,以免引起誤讀。如:

“底”改為“的”,“狠”改為“很”,“澈底”改為“徹底”,“終久”改為“終究”,“利害”改為“厲害”,“坐官”改為“作官”,“和起來”改為“合起來”,“那”改為“哪”,“到”改為“倒”……等等。

三、有些文章中的反共慣用語,如“反共抗俄”、

“共匪”、“匪共”等,徑直改為“反×抗×”、“××”等,不另作說明。

四、有些文章自然段太長,根據(jù)上下文意,適當劃分段落以便閱讀;有些“標題”實系原文相關段落的主題性首句,特單列一行作為標題,以便閱讀。

五、除《法治與禮治之史的觀察》一文之尾注改為腳注外,其它文章,原文無腳注或尾注,僅有文內夾注者,保持原狀。

六、除《法治與禮治之史的觀察》一文外,所有文章的腳注,均系“??闭咦ⅰ?。因原文無腳注,故無需特別注以“??闭咦ⅰ?,字樣。

七、原擬將先生于1920和1921年出版的《孟子政治哲學》和《墨子政治哲學》兩本小冊子(共約8萬字)收入本文集,現(xiàn)因文集篇幅太大,故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