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整理:
茼蒿是一種常見的蔬菜,具有多種別名和藥用價值。以下是對茼蒿的簡述和點評:
1. 產地和分布:茼蒿原產于地中海到中亞和阿拉伯半島地區(qū),已被引種到世界各地,如澳大利亞、印度、德國、法國、老撾、越南、韓國和俄羅斯等。這說明茼蒿具有廣泛的
適應性和種植范圍。
2. 植物特征:茼蒿是桔梗目菊科茼蒿屬的一種植物,具有獨特的植物學特征。它的莖直立,分枝有時有極狹的翅。葉狀枝窄,鐮刀形,上部漸狹,鱗片狀葉近披針形,花腋生,黃綠色;花梗很短,黃綠色;漿果熟時紅色。這些特征使得茼蒿在植物界具有獨特的身份和識別度。
3. 藥用價值:茼蒿在中醫(yī)中具有多種藥用價值。首先,茼蒿具有安心、養(yǎng)心、利尿、降血壓等功效,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其次,茼蒿富含維生素A、K、C、B1、B2、E及多種氨基酸和礦物質,對營養(yǎng)不良、貧血、失眠多夢有改善作用。此外,茼蒿還具有促進腸胃蠕動、通便排毒、養(yǎng)顏美容等功效。
4. 食用價值:茼蒿作為蔬菜,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和獨特的口感。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鈣、鐵等礦物質,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和促進生長發(fā)育。此外,茼蒿的口感清香爽口,適合炒菜、涼拌等多種烹飪方式,有助于開胃消食、增強食欲。
5. 文化價值:茼蒿在古代被視為吉祥之花,常被栽種于寺廟庭院等處,寓意著祥瑞和神圣。此外,茼蒿在很多地方也被叫做“蓬蒿”,與“蓬勃”諧音,寓意著生機勃勃、欣欣向榮。
綜上所述,茼蒿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和獨特口感的蔬菜。同時,它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們應該加強對茼蒿的認知和利用,發(fā)揮其在人類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作用。
茼蒿
基本信息
拉丁學名
Glebionis coronaria(L.)Cass. ex Spach
分布區(qū)域
茼原產于地中海到中亞和阿拉伯半島地區(qū),引種于世界各地。
科學分類
命名
茼蒿的學名由瑞典植物學家林奈命名,其中”coronaria“的拉丁文詞根“ coronari ”為花環(huán)的意思。茼蒿的中文名在中國明代徐光啟科學家編著的《農政全書》中提到:“形氣同于蓬蒿, 故名?!?/span> 分類
茼蒿的花朵擁有黃色頭狀花序,與菊屬(Chrysnathemum)中一些品種的花相似,因此,在早期對茼蒿的分類研究中,將其歸類在菊屬中,并命名為“Chrysnathemum coronarium”, 在近代的研究中,通過對茼蒿的分子系統發(fā)育研究,將茼蒿歸為筒蒿屬(Glebionis)。 歷史
茼蒿最初認為只存在于地中海地區(qū),引種于世界各地,如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亞等地種植。在中國作為人工栽培引入,作為蔬菜食用,已經有900多年歷史栽培。早在中國唐朝就有記錄,“茼蒿”的稱謂在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菜蔬”類中已列有“茼蒿”的名錄。 形態(tài)特征
茼蒿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6],其植株光滑無毛或幾光滑無毛。 莖和葉
莖高達70厘米,不分枝或自中上部分枝。基生葉花期枯萎。中下部莖葉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長8-10厘米,無柄,二回羽狀分裂。一回為深裂或幾全裂,側裂片4-10對。二回為淺裂、半裂或深裂,裂片卵形或線形。上部葉小。
花
頭狀花序單生莖頂或少數生莖枝頂端,但并不形成明顯的傘房花序,花梗長15-20厘米。總苞徑1.5-3厘米??偘?層,內層長1厘米,頂端膜質擴大成附片狀。舌片長1.5-2.5厘米。 果實
舌狀花瘦果有3條突起的狹翅肋,肋間有1-2條明顯的間肋。管狀花瘦果有1-2條橢圓形突起的肋,及不明顯的間肋。 物種分布
分布范圍
生境狀況
茼蒿主要生長在溫帶生物群系中,為較弱光照,土壤為一般為微酸性土壤,在野外植被、田地邊緣、道路邊緣和城市荒地中生長。
生長習性
茼蒿為半耐寒性植物,喜濕冷,不耐高溫,生長適宜溫度為18~20℃,29℃以上生長不良,12℃以下生長緩慢,可耐短時0℃左右低溫。茼蒿幼苗的生長會隨著不同的光照強度而改變, 當光照充足時, 茼蒿幼苗的胚根長勢強壯, 根毛茂盛;當光照強度變弱時, 茼蒿幼苗的胚根也會隨之變弱, 根毛稀少。茼蒿具有特殊氣味,使得病蟲害較少。茼蒿生育期較短,生長較快。花、果期在6-8月。
栽培技術
選地與整地
整地前把上茬作物和田間雜草清除干凈,然后進行土壤翻耕。茼蒿根系較淺,需要肥力和透氣性較好的土壤,播種前需施足底肥,所有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均勻后,將土整細,耙平,作畦,畦寬1米左右。若播種前土壤含水量不夠,需先進行水分補充后才能播種。
播種
茼蒿采用種子繁殖,茼蒿種子為瘦果,有棱角,種皮堅硬,可以通過干種播種和催芽播種。茼蒿一般在春秋兩季進行播種栽培,其種子發(fā)芽最適溫度為20℃左右,在最適溫度條件下,其發(fā)芽勢、發(fā)芽率、主根長度、植株干物質含量等指標都顯著優(yōu)于其他溫度處理。茼蒿種子細小,為保證播種均勻,可用無病菌的沙子混合茼蒿種子進行混合播種。播種可采用撒播或條播兩種方式。撒播種子用種量較多,茼蒿種植密度高。條播較省種子,也利于后期間苗。播種后覆蓋一層薄土,蓋土不宜太厚。 養(yǎng)護措施
茼蒿催芽播種后約10天可全部出苗,當茼蒿幼苗長出真葉后隨時檢查,若發(fā)現苗床幼苗太密即可開始間苗,一般在3片真葉時開始間苗,間苗要盡快盡早,以免影響茼蒿后期生長,株距以2厘米為宜。將病弱壞死的幼苗剔除,剔除過程中注意保護其他幼苗,切勿傷根,在間苗的同時,一并將雜草拔除,為茼蒿幼苗提供充足的生長空間和養(yǎng)分,促進其快速生長。秋冬季溫度較低,要適當控制澆水,當土壤表面發(fā)白即進行澆水。一般當幼苗長到10厘米左右,可追肥1次,以水溶氮肥為主,之后每次采收前15天追肥1次。
病蟲害防治
病害
茼蒿常發(fā)生的病害有霜霉病、葉斑病等,這些葉部病害嚴重影響茼蒿的產量和品質。[5]可通過合理密植,防止幼苗過密,及時去除病株弱株和壞死的殘體;選用有包衣的種子,用高錳酸鉀、多菌靈或拌種劑除去茼蒿種子帶有的病原菌等方法防治。 蟲害
茼蒿的主要蟲害為蚜蟲,蚜蟲通過危害茼蒿心葉、嫩莖、花蕾等部位,刺吸其中的汁液,使葉片扭曲、畸形,嚴重時會引起枝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為減輕蟲害的發(fā)生,可選擇通風和排水順暢的田塊種植,及時通風排濕;使用完全腐熟的農家肥,切勿混入其他作物殘體和蟲卵等方法。 采收
當茼蒿幼苗長到20厘米左右時,進行第1次采收??梢淮涡圆墒眨苯友氐孛嬉淮问崭?,也可分期分株采收,掐割上部主枝,每株保留1~2個側枝,約20天左右可采收1次,每次分批采收后,要加強水肥管理,補水補肥,促進茼蒿側枝快速生長,以便下次采收。
生態(tài)
茼蒿會對一些物種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影響,其會對南方根結線蟲(Meloidogyne incognita)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馬鈴薯甲蟲(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的卵有毒殺活性,對赤擬谷盜(Tribolium ferrugineum)和馬利筋長蝽(Oncopeltus fasciatus)若蟲具有生長發(fā)育調節(jié)作用,對萵苣幼苗的根和豌豆芽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同時其可以為膜翅目(Hymenoptera)昆蟲以及寄生蜂提供棲息地。
用途
食用營養(yǎng)
茼蒿營養(yǎng)豐富,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胡蘿卜素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其莖葉均可以食用,可以直接做成沙拉生食,或者熟食。其綻放的花朵或未開的花蕾可以用來泡草本茶。
工業(yè)原料
茼蒿的花中黃色素作為染料歷史悠久,茼蒿的花是土耳其的傳統染料,染出的布料具有顏色鮮艷、色牢度強等特點;茼蒿中提取的色素中富含黃酮類化合物,可作為一種天然食用色素;茼蒿的花中還能提取出精油使用。茼蒿的提取物中有昆蟲拒食的物質,被應用在農藥和獸藥行業(yè)中。
醫(yī)學藥用
茼蒿的莖葉可作為中藥材入藥,據《中藥大辭典》記載,味辛、甘,性涼,具有和脾胃、消痰飲、安心神等功效,可用于治療脾胃不和、二便不通、咳嗽痰多、煩熱不安等病癥。
危害
入侵等級
茼蒿原產于地中海地區(qū),《中國入侵植物名錄》中將茼蒿入侵級別定為5級,有待觀察類。蒿也有一定的毒性,其提取物具有抑制人體內有益的腸道細菌干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的生長。
入侵危害
茼蒿的入侵危害主要是作為雜草,其發(fā)芽速度快、出苗期長以及有強大的生長能力,會在田間生長與谷物和其他一年生作物激烈競爭空間和養(yǎng)分 ,影響作物產量。
防護措施
茼蒿的防治可以通過噴灑有關除草劑,直接清除茼蒿進行防治,也可以根據不同種群特征和競爭能力關系,通過農作物的套種、耕作方式和除草劑等組合進行防治。
主要種類
茼蒿按葉片大小分為大葉茼蒿和小葉茼蒿。
大葉茼蒿
大葉茼蒿又叫圓葉茼蒿,葉片寬大肥厚,缺刻淺,產量較高,嫩枝短而粗,分枝少,多為一次性收割,可食部位纖維少,品質好,缺點是生長較小葉茼蒿慢,成熟期較晚,更加耐熱,代表品種有中國上海圓葉茼蒿(上海地方品種)、板葉茼蒿(中國臺灣省引進品種)。
小葉茼蒿
小葉茼蒿耐寒能力強于大葉茼蒿,特殊菊花香味濃郁,嫩枝細,分枝多,生長迅速,成熟早,適宜條件下最快40天,即可收割第一茬,缺點是產量低,代表品種有花葉茼蒿(中國陜西地方品種)。
相關研究
育種研究
通過對茼蒿的雜交育種研究,可得到新型雜交種,雜交種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如成熟早、開花多、花朵大、花梗長、花期長等。選擇合適的雜交組合,可以利用雜種優(yōu)勢可使茼蒿具有更好的營養(yǎng)、品質和產量。研究旨在利用茼蒿雜種優(yōu)勢促進其生長發(fā)育和提高茼蒿的產量。
氣味研究
茼蒿中含有獨特的芳香成分,揮發(fā)油組成成分主要有4-甲基-2-戊烯、4-甲基-2,3-二氫呋喃、β-蒎烯、α-蒎烯、苯甲醛等10多種物質構成,對人體的自律神經能夠發(fā)揮影響作用。對其氣味的研究,為今后茼蒿和其他草本植物的揮發(fā)性成分鑒定起到指導作用, 同時也為茼蒿進一步高效開發(fā)提供理論基礎。
生物活性研究
茼蒿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包括植物化感作用、殺線蟲、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昆蟲拒食等。黃酮和酚酸類成分是茼蒿發(fā)揮植物化感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的物質基礎;聚乙炔類化合物和揮發(fā)油是茼蒿發(fā)揮昆蟲拒食和抗菌作用的活性物質;深入茼蒿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將為進一步綜合開發(fā)利用茼蒿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文化
日本人常把茼蒿的花朵在清酒中蘸一下在開始吃飯的時候吃掉,寓意健康和長壽。中國唐代詩人杜甫與茼蒿也有段淵源,一生顛沛流離的他,五十六歲到了湖北公安,當地人以茼蒿為原料,做了一道菜招待他。為紀念這位詩人,茼蒿又得名“杜甫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