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沿革
西周時代,司空在六官之中稱為[冬官],負責營建城市、修葺水利設(shè)施、建筑防御工事等土木建設(shè)。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主政,不設(shè)司空。 西漢(前202年~9年)漢成帝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改名為大司空,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改回御史大夫,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再改為大司空,置長史一人、侍御史十五人,秩俸同丞相、太尉萬石。 新朝(9年~23年)大司空、大司徒、大司馬為三公。 東漢朝(23年~220年)延置大司空,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去‘大’字,改稱[司空]。九卿中的少府(主管皇室財政)、宗正(主管皇室宗籍)、大司農(nóng)(主管地方州郡的財政)歸司空調(diào)度。司空下屬長史一人、掾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屬四十二人。 三國魏(220年~265年)司空下屬有長史一人,司馬一人,從事中郎、行參軍若干人。
晉代(265年~420年)司空下屬有長史一人,東、西閣祭酒,東、西曹、導橋掾各一人,戶、倉、賊曹令史屬各一人,御屬閣下令史,西、東曹、倉、戶、賊曹令史,門令史、記室省事令史、閣下記室書令史、西東曹學事各一人。另加武賁二十人持班劍。兼任領(lǐng)兵者,增置司馬一人、從事中郎二人,主簿、記室督各一人;舍人四人;兵鎧、士曹,營軍、刺奸、帳下都督,外都督,令史各一人。 南朝齊(479年~502年)制,司空與太尉、司徒為三公,置長史、司馬各一人,諮議參軍二人。諸曹參軍有錄事,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直兵,外兵,騎兵,長流,賊曹,城局,法曹,田曹,水曹,鎧曹,集曹,右戶十八曹。城局曹以上署正參軍,法曹以下署行參軍,各一人。 其行參軍無署者,為長兼員。其公府佐吏,則從事中郎二人,倉曹掾、戶曹屬、東西閣祭酒各一人,主簿、舍人、御屬二人。加崇者,則左右長史四人,中郎、掾?qū)俨⒃鰯?shù)。南朝梁(502年~557年)位十八班,官署略同宋齊兩代。 北魏(386年~535年)司空屬官有長史,司馬,諮議參軍,從事中郎,掾?qū)?,主簿?/span>錄事參軍,功曹,記室、戶曹、中兵等參軍,諸曹行參軍,祭酒,參軍事,長兼行參軍,督護。司空屬官品級與司徒、太尉屬官各低一階。 北周(557年~581年)效仿《周禮》,建六官,以大司空為冬官府,大司空卿位正七命(北周官位命數(shù)多者尊),下屬小司空上大夫,冬官府都上士為副,工部、匠師、司木、司土、司金、司水中大夫六人(位正五命)。 司玉、司皮、司色、司織、司卉下大夫五人(正四命)。 工部、小匠師、內(nèi)匠、外匠、掌材、小司木、小司土、小司金、鍛工、函工、小司水、典壅、小司玉、小司皮、小司色、小司織、小司卉等上士(正三命)。
工部、內(nèi)匠、外匠、司量、司準、司度、掌材、車工、角工、彝工、器工、弓工、箭工、盧工、復工、陶工、涂工、典丱、冶工、鑄工、鍛工、函工、雕工、典壅、掌津、舟工、典魚、典彘、〈王追〉工、磬工、石工、裘工、履工、鞄工、韗工、韋工、膠工、毳工、繢工、漆工、油工、弁工、織絲、織采、織枲、織組、竹工、籍工、罟工、紙工等中士(正二命) 工部旅、司量、司準、司皮、掌材、車工、角工、彝工、器、弓工、箭工、盧工、復工、陶工、涂工、典丱、冶工、鑄工、鍛工、函工、雕工、典壅、掌津、舟工、典魚、典彘、〈王追〉工、磬工、石工、裘工、屨工、鞄工、韗工、韋工、膠工、毳工、繢工、漆工、油工、弁工、織絲、織采、織枲、織組、竹工、籍工、罟工、紙工等下士(正一命)。
北齊(550年~573年)北齊司空與太尉、司徒為三公,設(shè)長史、司馬、諮議參軍、從事中郎、掾?qū)佟⒅鞑?,及錄事,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外兵、騎兵、長流、城局、刑獄等參軍,東西閣祭酒及參軍事,法、墨、田、水、鎧、集、士等曹行參軍,兼左戶右戶行參軍,長兼行參軍,參軍,督護等屬員。
隋朝(581年~618年)隋時三公并置府僚,后廢三公府僚。 唐朝(618年~907年)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正一品,作為大臣的加官及死后追贈,不置屬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