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嫩草綠凝煙
嫩草綠凝煙①,裊裊雙飛燕②。
洛水一條青③,陌上人稱羨④。
遠望碧云深,是吾舊宮殿。
何人仗忠義,泄我心中怨!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①綠凝煙:凝聚著綠色,遠望如煙如霧。韓愈《詠月》:“山翠相凝綠,林煙共冪青。”[1]
②裊裊:輕柔的樣子。
③洛水:即洛河。發(fā)源于華山南麓,經(jīng)洛陽東南,在偃師市與伊河合流,至鞏縣洛口北入黃河。全長420公里;一條青:一條青碧的河水。
④陌上:路上; ?稱羨;稱頌、羨慕。
作品譯文細嫩的小草凝聚著綠色,遠望如煙如霧,
燕子輕柔地飛翔在天空中。
一條青碧的洛水緩緩流去,
路上的行人也令人向往羨慕。
遠遠眺望那一片碧云的下面,
是我往日所居住的宮殿之處。
有誰能忠心仗義剖除奸佞,
以泄我心中的怨恨與憤怒!
作品鑒賞
《三國志通俗演義》第四回中,漢少帝劉辯被董卓廢為弘農(nóng)王,與母親何太后、妻子唐妃囚系于永安宮中,劉辯作該詩,抒發(fā)其郁悶的情懷。
這首詩的前四句,通過對嫩草、雙燕、洛水和陌生行人的描寫,描繪出一副春天的可愛的畫面,這一切是這樣美好,這樣自由自在,與被囚禁在永安宮中的漢少帝劉辯,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對比和極度的反差。然而這自由美好的春天,他是沒有辦法得到了,只能是羨慕不已,心向往之。如果說前面這四句詩重在描寫景色,那么后面這四句則重在抒發(fā)劉辯的情懷了。那遠處的碧云下面,便是“我”往日所居住的華麗宮殿,又有誰能夠懷著忠肝義膽,除掉奸邪,排解“我”心中的怨恨呢。顯然,這希望是非常的渺茫了。這首詩借景抒情,詩的基調(diào)悲傷,較為感人。
作者簡介

羅貫中塑像
羅貫中(約1330~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東原(今山東省東平縣東平街道羅莊村)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其代表作品《水滸傳》(與施耐庵合著)和《三困演義》,在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中二分天下有其一二,他奠定了章回體小說的堅實基礎,開辟了演義小說創(chuàng)作的先河,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巨匠、長篇小說的鼻祖、由他最終增補、寫定的《水滸傳》,不僅深化了主題思想,加重了作品的文化含量,而且大大提升了小說的文本意義,使之綻放光彩奪目的藝術光芒,成為歷代讀者愛不釋手的青睞讀物二他獨立創(chuàng)作的《三國演義》,以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大手筆,描繪了百年的風云際會,藝術地再現(xiàn)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將極強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藝術性有機地融為一體,堪稱中國首部史詩性文學巨著,對后世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