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曾母暗沙
曾母暗沙(Zengmu?Ansha),位居南沙群島南端,在澄平礁西南約52海里,是中國領土的最南端。曾母暗沙為水下珊瑚礁,最淺處水深為17.5米(一說21米),形如紡錘,礁丘脊部呈北北西走向,面積2.12平方公里。包括深入赤道帶的南康和北康暗沙群以南的幾座暗沙,距離中國大陸達2000公里以上,距離赤道200多海里。

曾母暗沙
歷史沿革
中國漁民一向稱沙排,是因海南島漁民對那些低潮時也不露出海面的珊瑚礁(暗沙)稱為“沙排”之故。有些外文圖書稱為James?Shoal(大英百科為Tseng-mu?shoal)。
1935年,中國國民政府公布名稱為曾姆灘
1947年,中國國民政府變更其名稱為曾母暗沙。
1983年4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地名委員會公布其標準化地名,仍為曾母暗沙。
1983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編隊前往南沙巡邏,并于22日8時19分在曾母暗沙拋錨,宣示中國主權。因不宜駐軍,故采取艦艇每2個月巡視一次的方式維護國家主權。
199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再次在曾母暗沙宣示主權,并投下一塊主權碑。我國漁民一向稱之為沙排。
2005年,中國海軍南海艦隊167遠航編隊在曾母暗沙投放主權紀念碑
2010年4月20日,中國海監(jiān)83船在曾母暗沙投放主權碑。
2013年5月14日,海南省委省政府三沙考察團在曾母暗沙舉行了主權宣示活動。
地理位置
位置曾母暗沙位于南沙群島南端(3°58'20.08"N,112°16'53.08"E),距廣東大陸有1900公里,約相當于廣州到北京的距離。那里因為鄰近赤道,常年都是夏季,屬典型的赤道氣候。
曾母暗沙位于南康暗沙的海寧礁(Herald Reef)和澄平礁(Sierra Reef)南方約70公里。曾母暗沙位于亞西暗沙(Tanjong Payong)北方約50公里。
曾母暗沙位于印尼的納土納群島(Natuna)東方約400公里。婆羅洲的尼亞城(Niah)西方約120公里。
地形根據(jù)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3號船1985~1986年調查,最淺處水深為17.5米,形如紡錘,礁丘脊部呈北北西走向,為水下珊瑚礁,面積2.12km2。礁丘表面崎嶇不平,由以造礁石珊瑚為主體的造礁生物組成,還有很多附礁生物。曾母暗沙的主體是丘狀珊瑚暗礁,也可稱為礁丘。曾母暗沙在該礁體的南方5.19海里(9.62公里)處有一個面積0.31km2、最淺點為23.5米的八仙暗沙(中國);
在曾母暗沙的西南14.94海里(27.66公里)處也存在另一個珊瑚暗礁—立地暗沙(中國)。這些礁丘與外圍陸架沉積物有明顯界線。
曾母暗沙坐落在南海南部大陸架上。在地質構造區(qū)劃上,位于曾母拗陷帶。曾母暗沙礁丘由礁核和礁翼兩部分組成。礁核是暗礁的主體,通過陸翼向陸架海床過渡。在礁丘的近南北剖面圖上,可見陸核范圍長達1100米,礁頂較窄,礁翼較寬。南部被夷平,礁體間隙里充填了生物碎屑;在偏北部的礁坡凹處地被生物碎屑覆蓋。在近東西向的剖面,礁核和礁翼都不寬闊,它是礁體短軸的剖面,礁體東坡顯得很陡。
地質構造

曾母暗沙
曾母暗沙坐落在南海南部大陸架上,在地質構造區(qū)劃上,位于曾母凹陷帶。曾母暗沙的主體是位于海平面以下的丘狀珊瑚暗礁,它像一座小山丘一樣隆起于平緩的大陸架海底,有明顯的頂部和丘坡,并因此而被稱為“礁丘”。礁丘大致沿南北方向伸展,最高處距離海面17.5米,礁體表面崎嶇不平,有2—5米高的突起,也有寬窄不一的凹坑,突起處和丘頂可以見到底棲軟珊瑚群體,凹坑中以鈣質生物碎屑沉積為主。
礁核是暗礁的主體,通過陸翼向陸架海床過渡。在礁丘的近南北剖面圖上,可見陸核范圍長達1100米,礁頂較窄,礁翼較寬。南部被夷平均礁體間隙里充填了生物碎屑;在偏北部的礁坡凹處地被生物碎屑覆蓋。在近東西向的剖面,礁核和礁翼都不寬闊,它是礁體短軸的剖面,礁體東坡顯得很陡。礁丘表面崎嶇不平,由以造礁石珊瑚為主體的造礁生物組成,還有很多附礁生物。
在該礁體的南方處有一個面積0.31平方公里,最淺點為235米的珊瑚暗礁(八仙暗沙礁丘),在它的西南14海里處也存在另一個珊瑚暗礁(立地暗沙礁丘)。這些礁丘與外圍陸架沉積物有明顯界線。
戰(zhàn)略意義
曾母暗沙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她是中國最靠近馬六甲海峽的海區(qū),與馬來西亞、文萊、印尼、新加坡等國距離均較近,是個戰(zhàn)略要地。無論是維護中國南海通道或印度洋通道,還是對于未來中國收復經(jīng)營南沙,此地都是必爭之地,是必不可少的戰(zhàn)略要地。
曾母暗沙是中國南端的領土,因受自然條件的限制,此地并未被我國駐守,也未被他國控制。中國是實際控制此地的唯一國家。中國曾多次在此舉行升旗儀式。中國艦隊曾在1994年,在曾母暗沙沉下了一塊主權碑,以昭示主權。2009年,《中國國家地理》編輯部考察時,在礁體上投下了一塊四棱錐體的透明主權碑。
領土主權
2010年4月在國家海洋局和中國海監(jiān)總隊的部署下,全國沿海省市海洋廳(局)長參加了南海分局派出的“中國海監(jiān)83”“中國海監(jiān)81”船編隊,觀摩定期維權巡航執(zhí)法。此行巡航抵達曾母暗沙時,組織了投放主權碑的儀式。
中國海軍南海艦隊聯(lián)合機動編隊抵達曾母暗沙宣誓主權[1]
2013年3月26上午,正在南海海域執(zhí)行戰(zhàn)備巡邏遠海訓練任務的中國海軍南海艦隊聯(lián)合機動編隊抵達中國的南端—曾母暗沙。編隊官兵在曾母暗沙舉行宣誓儀式,宣示海洋國土主權,彰顯堅決維護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的堅強決心。
海南完成首次三沙全面考察在曾母暗沙宣誓主權
2013年5月6日—2013年5月14日,海南省委副書記李憲生率省委海南省政府三沙考察團,對三沙市相關島礁和海域進行實地考察,并慰問守礁官兵和漁民,以加強和推動三沙市后續(xù)各項建設。[4]
2013年5月9日,三沙考察團全體成員在停泊于曾母暗沙的中國漁政310船上舉行了隆重的升國旗儀式。
海南省直、三沙市委市政府及有關單位負責人乘坐中國漁政310船深入三沙海域及其島礁,全程2270海里,重點考察了南沙曾母暗沙、永暑礁、渚碧礁、美濟礁等地,開展海洋資源調查、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并在曾母暗沙舉行了主權宣示活動。
李肇星以個人的名義宣示主權
李肇星說:他到了中國“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去,以個人的名義宣示一下主權。[3][5]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據(jù)水下電視觀察,25m以內(nèi),活珊瑚生長較好,濱珊瑚、蜂房珊瑚、厚叢珊瑚和薔薇珊瑚等較普遍,尤以中華薔薇珊成為礁丘上部表面的優(yōu)勢種。1985年和1986年的兩次實地考察,鑒定出21屬34種。此外,礁棲生物也較豐富。然而在25米以下的礁體表面,活珊瑚很少,礁石屹立,一些附礁生物稀疏地生長在礁石上。在礁石之間的凹坑內(nèi),堆積著鈣質生物碎屑,其中軟體動物殼屑較多,次為苔蘚蟲和有孔蟲,有少量鈣藻,棘皮類和八射珊瑚骨針。

曾母暗沙
油氣資源曾母暗沙附近海域油氣資源豐富,而且水淺,處于赤道無風帶,沒有臺風侵擾,自然環(huán)境相對安全,是南海石油王國的中心。
2012年3月,中國海監(jiān)船隊巡航南海,在曾母暗沙附近海域發(fā)現(xiàn)馬來西亞的一些新建油氣平臺。[3]
2013年1月,媒體報道,近年來越南當局已加強了對曾母暗沙海區(qū)的軍事占領和勘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