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新中華辭賦運動

“桐城文章甲天下,是謂‘桐城文派’。天下辭賦出桐城,乃稱

桐城賦派

?!笔堑?,桐城文化博大而精深,厚重而邃遠。自清代姚鼐創(chuàng)立桐城文派以來,其派主宰了幾乎整個當時的中國文壇,可謂獨領風騷、影響深遠。但,1919年新文化運動使之銷聲匿跡、蕩然不存。今天,當代網(wǎng)絡國學日益復興,辭賦日益繁榮,網(wǎng)絡里興起了一種辭賦復蘇的思潮,謂之以“

新中華辭賦運動

”。其起始于新千年之初,互聯(lián)網(wǎng)風靡之時,伴隨著“中華辭賦網(wǎng)”、“中國駢文網(wǎng)”等幾個國學網(wǎng)站和一批國學大師而活躍成新的文化社會形態(tài)。不僅存在于虛擬國度,還觸及當代信息社會的任何角落。因此,“新中華辭賦運動”,其實質是

國學在辭賦領域里的興起,也是古典文化以辭賦形式的回歸與復興

。這場運動首發(fā)于“文都桐城”,迅速蔓延泛長江流域,波及黃淮,遠涉港澳臺,在地球北緯30度線附近形成了壯美濃郁的人文奇觀。桐城——“中華文都”,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長江北岸,大別山東麓,為江淮文化圈的發(fā)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時代,即稱桐國,歷史悠久,人文勃興,代有英才。為安徽歷史文化名城,黃梅戲曲之鄉(xiāng)。豐厚的物質基礎,很適合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文明,而且有桐城文派孕育的富于創(chuàng)造的文化基因,所以中國桐城賦派,橫空出世,應運而生。其創(chuàng)始人,

潘承祥

先生繼而領導了這場有規(guī)模有組織有影響的國學辭賦駢文復興運動,旨在翊護承傳宏揚光大振興推介悠悠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文化奇葩——辭賦駢文。目前,這場運動,風云因之而變色,大海緣此起波濤;文壇竟而嘩嘩然,網(wǎng)海居然隆隆焉。震撼大中華,波及港澳臺;翹楚亞非拉,威懾歐美加。氣勢恢弘,頗具包舉宇內之雄;生機蓬勃,大有席卷全球之勢。從而引導整個中華國學的文化復興,推動華夏文明的再度昌盛。既創(chuàng)造了一個作家群,又解放了文化生產(chǎn)力。目前參與此項運動的名人、學者、專家等繁繁若星,越來越多。

發(fā)起人

其主要發(fā)起人有:潘承祥、張友茂、周曉明、金學孟、詹杭倫、袁瑞良、顏麒麟、孫繼綱、王鐵、劉翔、郝麗云、章方松、陳章漢、布茂嶺、病龍、右文、高志其、魏明倫、雪川、張昌余、何開四、陳恩田、賈玉寶、天山客、陳仁德、張心豪、王志清、王秉德、胡雪松、陳秀冬、賀曉賢、向征、神吟自若(云南國學作家)、王澤生(日不落)、倪文濤等等。因此,這場范圍廣泛的新“中華辭賦運動”,是當代一場聲勢浩大的國學思想解放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