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鴻綱,字維三,1878年12月2日生,云南晉寧人。1946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清末秀才。云南優(yōu)級師范畢業(yè)。1909年師范傳習所肄業(yè)。畢業(yè)后任呈貢高等小學教員兼校長。1911年革命后,歷任昆明省縣立各小學教員。1917年發(fā)起成立求實學校。1920年創(chuàng)辦昆明求實中學,并任校長30余年。建國后,歷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員、省第一屆政協(xié)副主席,民盟云南省支部主任委員。1956年1月21日在昆明逝世,終年78歲。

正文

蘇鴻綱,遠祖有名鸚者,始遷居云南晉寧。十二傳至名毓杰者于清同治間,避地移居昆明,居南郊小珥村為塾師,即君之祖。父名詔,生三子,君其長也,故君又為昆明人。蘇鴻綱為人精敏,極好學,清光緒丁酉〔1897〕,張殿撰建勛科試,取為晉寧州學附生,猶未冠也。

宣統(tǒng)元年〔1909〕,滇大吏改校士館設師范傳習所,培養(yǎng)新學師資,君被取錄入所肄業(yè)。畢業(yè)后,曾任呈貢高等小學教員兼校長,在職三年,作人為盛。

辛亥〔1911〕革命后,轉至昆明,歷任省縣立各小學教員,成績卓著。惟時學校沒置,未臻普遍,學齡失學者眾,君乃立意,欲以私人力量,創(chuàng)立小學,以資補助,商之李君壬林,李君允為臂助;復而之趙君樹人、武君士敏、李君仲選、周君汝為、劉君慶福、徐君嘉瑞,而作楫與諸君咸表贊同,爰共發(fā)起成立求實學校。初借孔子廟內名宦、鄉(xiāng)賢兩祠,開辦小學兩級。繼以來學者眾,又請撥明倫堂、桂香樓兩處為教室,擴充為四級,成為一完全之初級小學。共經費除收取學費及請得官廳補助費外,由發(fā)起諸人捐助以補不足,詳見秦光玉所著:《云南私立求實小學記》文內。嗣是添辦高級小學,其經費籌集,校舍擴充以及圖書器具之補充,俱由君與發(fā)起諸人經劃布置,漸臻完備,而構成一兼設高初兩級之完全小學。民國十二年〔1923〕,昆明既建立市政,開始推行市區(qū)義務教育,統(tǒng)一規(guī)劃將各私立學校收歸管理,乃令完全移交市府,接管調整。其于市區(qū)小學教育之漸臻普及貢獻至大。

當是時也,畢業(yè)于小學者,逐年有加,要求升中學者尤夥。而省會公私立中學,不足以容納之。為適應此種形勢之變遷及當前迫切之需要,乃更集議:在業(yè)經具有之各種條件下,利用其可能利用之人力物力,進而謀中學之創(chuàng)立。經過一短時期之籌備,而求實中學者遂以誕生。其時校董會諸君:或獨出捐資、興建校舍;或稱其力量,聚集資金,更有分擔職務及教學純盡義務或半盡義務者;而校務教務,莫不畢舉,且日趨發(fā)達。初僅限于初中,繼復添辦高中。更由單軌而進至雙軌,形成私立中學較完整之中學。畢業(yè)生逐年加多,升入大學者尤不少。今見各式建筑,跨祖遍山而連綠水河。千百學子,日誦習其間,即今日之昆明第十中學,而昔日之求實中學者是也。自創(chuàng)建迄于今茲,屈指三十年矣,凡此皆蘇君畢生奮斗之戰(zhàn)果也。

抑猶有足述者,不獨其在教學方面成績可觀也。其在學生思想訓練方面,尤能符合當前國內外形勢之變化??谷諔?zhàn)爭期間,則訓之以愛國主義之精神,解放戰(zhàn)爭起,則更以民主革命之思想貫〔灌〕輸之。故國內每一革命運動之掀起,云南青年學生固無不起而參加,而求實中學學生,輒為之先導,形成革命堡壘之一。1945年11月末,昆明學生為反對內戰(zhàn),要求實行民主,成立聯(lián)合政府,美帝軍隊退出中國,舉行罷課。此種愛國行動,原與廣大人民之愿望符合,故得到人民同情與贊助。然反動派則恐慌萬狀,12月1日,派所謂國民黨軍官總隊者百余人,分頭闖入各大學、中學施行搗毀,毆辱學生,并擲手榴彈,死傷多人。當場死難烈士有潘淡、李魯連、張華昌和于再四人,即人所熟知之四烈士是也。而求實中學與云南大學,被反動派圍攻幾兩晝夜,學生徒手憑高對壘,情勢危迫。是時君奔走調護,獨為其難。雖旋告平息,然反動派則決排君而去之矣!迄昆明解放后,君始復任校董會主任而再蒞事焉。

君之于辦學也,蓋視為畢生事業(yè),終日營運奔走,不遑食息。加強與社會人士之聯(lián)系,從而獲得各方面同情與贊助,卒奠定學校物質基礎,得到支援力量;加之以鞏固發(fā)揮,持久不懈,歷數(shù)十年如一日,以其所以獲致成功,斷非偶然者也。

1955年秋,市教育當局,為調整中學設置,加強領導,改組為昆明市第十中學。君乃卸事,專從事于云南民盟事務之籌備。

旋以疾卒于1956年1月22日。距生于1878年12月2日,享年七十有八。省委會暨省政協(xié)等開會追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