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4日發(fā)行《鸛雀樓與金門》特種郵票1套2枚(與烏克蘭聯(lián)合發(fā)行)。自發(fā)行之日起,在全國各地郵局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作者

郭承輝

類型

特種郵票

基本資料

2009年8月14日發(fā)行《鸛雀樓與金門》特種郵票1套2枚(與烏克蘭聯(lián)合發(fā)行)。詳情如下:

志號:2009-17

郵票規(guī)格:40×30毫米

齒孔度數(shù):13?度

整張枚數(shù):16枚

整張規(guī)格:200×190毫米

版  別:影寫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

防偽油墨

異形齒孔

熒光噴碼

設?計?者:郭承輝

一圖攝影者:李曉輝

責任編輯:秦巍

印?制?廠:北京郵票廠

出售辦法:自發(fā)行之日起,在全國各地郵局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另:為配合第29屆全國最佳郵票評選頒獎大會,采用2008-28《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紀念郵票制作第29屆全國最佳郵票評選紀念張1枚,成品規(guī)格:176×126毫米。

郵票樣板

金門

[1]

發(fā)行背景

早在1987年,我國發(fā)行了《中國歷代名樓》郵票,這套郵票分別印的是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和蓬萊閣,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樓之一的鸛雀樓當時已蕩然無存,原址上僅有一土丘,因此,遺憾的未能入選《中國歷代名樓》郵票。如今,這座九層高樓重新矗立于在永濟市黃河岸邊,也終于迎來了《鸛雀樓與金門》郵票的發(fā)行。

該套郵票的發(fā)行,將進一步擴大鸛雀樓的社會知名度,有利地宣傳魅力運城的深厚文化底蘊,積極推動運城根祖旅游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同時啟動的山西永濟第三屆黃河風情文化旅游節(jié)開幕式文藝演出載歌載舞,吸引了眾多游客,為新郵首發(fā)活動平添了氣氛和興致。

郵品特色

明信片

鸛雀樓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風景勝地。它與武昌黃鶴樓、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相傳當年時常有鸛鵲棲于其上,所以得名。該樓始建于北周,興盛于唐,廢毀于元初。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區(qū)位優(yōu)勢,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其中王之渙《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笨胺Q千古絕唱,流傳于海內外。沈括《夢溪筆談》給了鸛雀樓八字評價:“前瞻中條,下瞰大河。”2002年復建竣工的鸛雀樓樓體總高73.9米,其中,基座16.5米,樓身57.4米,樓身面寬7間,進深5間,外觀3層,內部實際可利用的空間為6層,樓身主體為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筑結構。

烏克蘭的標志——金門,建于11世紀,是現(xiàn)存不多、保留完好的雅羅斯拉夫大公時代的建筑之一。金門是古代基輔城的正門,門扇和門樓上的教堂、原頂裝飾有鍍金的銅箔,金門因此得名。門高12米,寬6.4米。修建金門在當時有兩個作用,一是作為當時基輔最要主要的城門,二是作為防御之用。1983年金門遺址經整修后辟為博物館,對游人開放,從樓頂瞭望臺觀看,風景最佳。館內陳列許多古基輔的文物。

發(fā)行花絮

首發(fā)花絮

2009年8月14日上午9時,永濟市蒲州古城鸛雀樓景區(qū)寬闊的廣場上,禮花綻放、禮炮齊鳴,一派喜慶祥和的景象,中國和烏克蘭兩國郵政聯(lián)合發(fā)行的《鸛雀樓與金門》特種郵票首發(fā)式在這里隆重舉辦。

《鸛雀樓與金門》郵票一套2枚,面值均為1.2元,郵票志號為2009-17,規(guī)格為40×30毫米,整張16枚,郭承輝設計,影寫版印刷,北京郵票廠印制。同時將發(fā)行PFN紀念封一套1枚,貼有烏克蘭郵票、中方郵票各1枚。為配合首發(fā)活動,山西省集郵公司此次推出“鸛雀樓”郵票首發(fā)紀念封、首日封、明信片、極限片、郵折、卡書等9種相關郵品供集郵愛好者選購,并現(xiàn)場展銷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主題的各類極具收藏價值的郵品。永濟市郵政局在現(xiàn)場設立2個臨時郵局提供郵政服務,并刻制鸛雀樓風景日戳1枚供郵迷加蓋?;顒又鬓k方還特別印制了《永濟風光》景觀明信片共10個文化系列產品,進一步滿足郵迷和游人的收藏需要。著名郵票設計師閻炳武、呼振源和“鸛雀樓”郵票設計者郭承輝等應邀為慕名而來的集郵愛好者簽名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