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官村委會隸屬楚雄市東瓜鎮(zhèn),地處東瓜鎮(zhèn)東西邊,距東瓜鎮(zhèn)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東瓜鎮(zhèn)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楚雄市8.5公里。東鄰蒼林,南鄰詹家,西鄰興隆,北鄰蒼嶺。轄13個村民小組?,F有農戶301戶,有鄉(xiāng)村人口1298人,其中農業(yè)人口 1278人,勞動力85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yè)人數 641人。

中文名

鄧官村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地區(qū)

云南省楚雄市東瓜鎮(zhèn)

地理位置

楚雄市東瓜鎮(zhèn)

人口

1278人

總戶數

301戶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7.73平方公里,海拔1940米,年平均氣溫15.6 ℃,年降水量830-880毫米,適合種植烤煙、水稻等農作物。全村有耕地面積1281 畝,人均耕地0.99畝,林地 26554.6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11元。該村屬于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烤煙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81畝,其中水田566畝,旱地 715畝,人均耕地0.99畝,主要種植烤煙、糧食等農作物;擁有林地26554.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8.96畝;擁有水面面積383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電視、通電話、通水,全村有248戶通自來水.,有49戶飲用井水,有13戶飲水困難。有31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77戶,占農戶總數的9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

通自來水

農戶數231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231戶。

該村到東瓜鎮(zhèn)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干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5輛,摩托車14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66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wěn)產農田地面積566畝,人均高穩(wěn)產農田地面積0.44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8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9戶;建有小水窖48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98戶。全村有1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1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1戶居住于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3萬元,其中:種植業(yè)收入300.5萬元,占總收入的61%;畜牧業(yè)收入120萬元,占總收入的24.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621頭,肉牛204頭;漁業(yè)收入3.5萬元,占總收入的0.7%;林業(yè)收入5.5萬元,占總收入的1.1%;第二、三產業(yè)收入43.5萬元,占總收入的8.8%;工資性收入24.0萬元,占總收入的4.9%。農民人均純收入191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烤煙、水稻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24.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72人,占勞動力的20.7%,在省內務工169人,在省外務工3人。

特色產業(yè)

該村的主要產業(yè)為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農產品主要銷售往本市。2010年種植主產業(yè)全村銷售總收入 215.84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fā)展核桃特色產業(yè)。

人口衛(wèi)生

該村現有農戶301戶,共有鄉(xiāng)村人口 1298人,其中男性 678人,女性 620人。其中農業(yè)人口1278人,勞動

藥房

力85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962人,彝族331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 317人,占人口總數的24.6 %;參加農村合作醫(yī)療 1120 人,參合率 86%;享受低保 80 人。村民的醫(yī)療主要依靠村衛(wèi)生所和鎮(zhèn)衛(wèi)生院,衛(wèi)生所面積為 36平方米,有鄉(xiāng)村醫(yī)生 2 人,該村距離鎮(zhèn)衛(wèi)生院 1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1所,即鄧官完小,校舍建筑面積864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186,距離東瓜鎮(zhèn)龍江中學11.5公里,距離楚雄天人中學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6人,其中小學生134 人,中學生5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yè)承包合同 29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28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yè)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25.41萬元,有固定資產66.36萬元,年末集體經營收益-5.9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托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并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3人,少數民族黨員14人,其中男黨員37人,女黨員 6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3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共有團員28人。

人文地理

東瓜鎮(zhèn)境內有彝、回、白、壯、傣、苗等18個少數民族,世居民族主要是漢族、回族和彝族。我鎮(zhèn)居于邊疆文化長廊,佛教和伊斯蘭文化可追訴上千年。曾盛行過土主崇拜,土主廟多建于乾隆年間,土主文化其實質所表

趕集

達的是廣大群眾祈求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家宅安康,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轄區(qū)內有宗教活動場所3個,即觀音寺、朝陽寺和飛來寺。

每周五為東瓜鎮(zhèn)集貿日,各方的私營小商販、農民群眾、游客集聚進行商品交易,主要交易的商品有服裝、生活日用品、副食、百貨、農具、農產品等,每次集市人流量均達萬人以上。

新農村建設

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這個根本目標,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以培育新農民、發(fā)展新產業(yè)為支撐,以整治村容村貌為切入點,采取先易后難的方法改變農村存在“泥巴路、露天廁”,生活環(huán)境“臟、亂、差”等問題,做好村間道路的硬化、農戶的“一池三改”項目,文化活動室的建設等工作,全面改善人居環(huán)境。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積極爭取項目支持,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夯實農業(yè)基礎。

二、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以產業(yè)結構調整為重點,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四、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培養(yǎng)新型農民。

五、有效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提高生活水平。

發(fā)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因自然條件差,地形復雜,缺水現象突出,基礎設施尚不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薄弱。

該村今后的發(fā)展思路和重點是:1、繼續(xù)發(fā)展烤煙生產,加大科技推廣力度,穩(wěn)定糧食生產。2、搞好特色養(yǎng)殖和特色蔬菜種植。3、開發(fā)野生菌的栽培,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