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花楸,薔薇科,花楸屬植物。灌木;冬芽大形,具多數(shù)覆瓦狀鱗片。葉互生,有托葉,在芽中為對折狀,稀席卷狀?;▋尚?,多數(shù)成頂生復(fù)傘房花序。生于山坡干燥地疏林內(nèi)或與常綠闊葉樹混交,海拔900-3200米。

中文名

江南花楸

薔薇科(Rosacea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

薔薇亞綱(Rosidae)

薔薇目(Rosales)

亞目

薔薇亞目(Rosineae)

拉丁學(xué)名

Sorbus hemsleyi

亞科

蘋果亞科(Pomoideae或Maloideae)

花楸屬(Sorbus)

江南花楸

命名者及年代

(C. K. Schneid.) Rehder

分布區(qū)域

江西,陜西,四川,云南,浙江,安徽,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湖北,湖南

白毛系

落萼組

形態(tài)特征

江南花楸

江南花楸

喬木或灌木,高7-10米;小枝圓柱形,暗紅褐色,有顯明皮孔,無毛,棕褐色;冬芽卵形,先端急尖,外被數(shù)枚暗紅色鱗片,無毛。葉片卵形至長橢卵形,稀長橢倒卵形,長5-11厘米,寬2.5-5.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稀圓形,邊緣有細鋸齒并微向下卷,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除中脈和側(cè)脈外均有灰白色絨毛,側(cè)脈12-14對,直達葉邊齒端;葉柄通常長1-2厘米,無毛或微有絨毛。復(fù)傘房花序有花20-30朵;花梗長5-12毫米,被白色絨毛;花直徑10-12毫米;萼筒鐘狀,外面密被白色絨毛,內(nèi)面微有柔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外被白色絨毛,內(nèi)面微有絨毛;花瓣寬卵形,長4-5毫米,寬約4毫米,先端圓鈍,白色,內(nèi)面微有絨毛;雄蕊20,長短不齊,長者幾與花瓣等長;花柱2,基部合生,并有白色絨毛,短于雄蕊。果實近球形,直徑5-8毫米,有少數(shù)斑點,先端萼片脫落后留有圓斑。花期5月,果期8-9月。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山坡干燥地疏林內(nèi)或與常綠闊葉樹混交,海拔900-3200米。

分布范圍

產(chǎn)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廣西、四川、貴州、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