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筍,學名閉鞘姜,是海南特有的野生草本植物。為姜科多年宿根直立草木,通常1.2米,頂部常分枝,莖有節(jié),稍帶紫紅色。葉互生,單葉,螺旋狀排列,長圓形成披針形基部抱莖,背部密生灰色絹毛,葉鞘寬而封閉,故稱“閉鞘姜”。又由于其嫩莖似筍,喜蔭濕,風雨雷電交加天氣長得更好,故海南人稱之為“雷公筍”。

中文名

雷公筍

別名

閉鞘姜

拼音

léi gōng sǔn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百合綱

亞綱

姜亞綱

姜目

雷公筍種

形態(tài)特征

Costus speciosus (Koen.) Smith 閉鞘姜

雷公筍,學名閉鞘姜,是海南特有的野生草本植物。株高1-3米,基部近木質(zhì),頂部常分枝,旋卷。葉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長15-20厘米,寬6-10厘米,頂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近圓形,葉背密被絹毛。穗狀花序頂生,橢圓形或卵形,長5-15厘米;苞片卵形,革質(zhì),紅色,長2厘米,被短柔毛,具增厚及稍銳利的短尖頭;小苞片長1.2-1.5厘米,淡紅色;花萼革質(zhì),紅色,長1.8-2厘米,3裂,嫩時被絨毛;花冠管短,長1厘米,裂片長圓狀橢圓形,長約5厘米,白色或頂部紅色;唇瓣寬喇叭形,純白色,長6.5-9厘米,頂端具裂齒及皺波狀;雄蕊花瓣狀,長約4.5厘米,寬1.3厘米,上面被短柔毛,白色,基部橙黃。蒴果稍木質(zhì),長1.3厘米,紅色;種子黑色,光亮,長3毫米?;ㄆ冢?-9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huán)境

山區(qū)的溪溝旁、田坎上、山灣里、嶺腳下。

分布范圍

雷公筍遍布瓊南山區(qū)的溪溝旁、田坎上、山灣里、嶺腳下。每逢四五月春風化雨時破土而出。莖筍約食指般粗細、筷子般長短。

主要價值

雷公筍

海南地區(qū)開春后2—10月上山采回生的嫩莖食。除食用外,閉鞘姜還可供藥用。其根狀莖藥用內(nèi)服治水腫,外洗瘡癤,利水,消腫,拔毒。主治腎炎,浮腫,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尿道刺痛,腎結(jié)石等??筛善?—3錢,水煎服。鮮品搗爛外敷治無名腫毒。藥根莖秋末采收,洗凈、去根須、切片、蒸熟曬干備用。雷公筍含有豐富的皂甙、總黃酮,對心血管、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常年食用有特別功效,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其肉質(zhì)厚、質(zhì)鮮嫩脆、清香可口,是不可多得的、增進健康的無公害綠色食品。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熱帶產(chǎn)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測中心檢測,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測檢疫總局批準為“無公害天然綠色食品”,其產(chǎn)品可制成保鮮筍、清水罐頭、腌制品、干制品和飲料。

食用方法:

鮮食或?qū)⑶o制成酸筍。

腌制方法:

將煮沸的米飯水冷卻后加入少許鹽,放入切成段的嫩莖腌漬,5—7天發(fā)出誘人酸味時可食用。制成的筍呈淺黃,可生食涼拌或炒、煮食,加入魚、肉等同煮味更佳,食后清涼開胃、清熱解毒、清肝明目、降血壓,有治療便秘和消食、利尿等多種食療功效。

鮮莖食用方法:

將嫩莖切成片后于沸水中煮2—3分鐘后炒食或煮湯或涼拌?;ㄒ嗫墒?,炒食或煮湯,既美觀又美味。但根頭新鮮時有毒,不可鮮食根頭。酸雷公筍湯又是清熱解毒良藥,一年四季常喝雷公筍湯,可少生病。

分類系統(tǒng)位置

美味雷公筍

生物Vitae[三域系統(tǒng)]

真核域Eukarya[三域系統(tǒng)]

植物界Plantae[三域系統(tǒng)]

閉鞘姜科Costaceae[Cronquist系統(tǒng)]

閉鞘姜屬Costus[Cronquist系統(tǒng)的閉鞘姜科Costaceae]

閉鞘姜Costus speciosus[Cronquist系統(tǒng)的閉鞘姜科Costace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