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洛雷斯呼聲,墨西哥獨立運動爆發(fā)的導火索。是獨立運動之父伊達爾戈在墨西哥發(fā)動的反西班牙起義。

地點

墨西哥多洛雷斯小鎮(zhèn)

發(fā)生時間

1810年9月16日

歷史背景

16世紀中葉,西班牙憑借海上優(yōu)勢使拉美的廣大地區(qū)成為其殖民地,并通過政府、宗教和軍事力量,對拉美人民進行殘酷剝削和掠奪,給當?shù)厝嗣駧砭薮蟮臑碾y。隨著歐洲經濟的發(fā)展,殖民地經濟也有一定起色,并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啟蒙思想得到了傳播。而殖民地和宗主國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人民的反抗情緒與日俱增。伴隨著西班牙在歐洲地位的敗落,拉美人民的起義高潮迭起。

事件經過

1810年9月上旬,伊達爾哥等人商定10月1日舉行起義。但起義的消息泄露了,西班牙殖民者迅速調兵布防,準備鎮(zhèn)壓起義。伊達爾哥當機立斷,提前發(fā)動了起義。

1810年9月16日凌晨,千余名印第安人聚集在墨西哥北部偏遠的多洛雷斯村,聽著講臺上的伊達爾哥在演講:“孩子們,你們愿意成為自由人嗎?你們愿意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回自己的土地嗎?”

頓時,長期積壓在人們心中的憤怒一下子爆發(fā)了出來,大家振臂高呼:“獨立萬歲!美洲萬歲!打倒壞政府!”這便是揭開墨西哥獨立運動序幕的“

多洛雷斯呼聲

”。在伊達爾哥的號召下,印第安人拿起棍棒、砍刀做武器,形成一支幾千人的軍隊,浩浩蕩蕩向瓜那華托挺進。10月中旬,當義、軍逼進首都時,已達8萬人。當時首都的西班牙軍只有3000人,主力遠在北方。起義軍英勇奮戰(zhàn)9小時,終于打敗了敵軍,打開了通往首都的道路。

西班牙駐墨西哥總督得知兵敗的消息,嚇得手足無措。此時,義軍本可一鼓作氣拿下首都,但伊達爾哥卻改變了主意,率軍撤回瓜那華托。在撤退途中,義軍與急速南下的西班牙主力不期而遇。不多時,幾乎毫無軍事經驗的義軍就被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西班牙軍擊潰,不得不向西北和南部撤退。

11月26日,伊達爾哥率領的一支義軍進入墨西哥第二大城瓜達拉哈拉,成立了革命政府。1811年1月,10000名西班牙軍在以殘酷著稱的將領卡耶哈率領下抵達瓜達拉哈拉城下。義軍軍事指揮官阿連德主張采用游擊戰(zhàn),但伊達爾哥認為自己有數(shù)萬大軍,可以戰(zhàn)勝敵人,主張開門出城迎戰(zhàn)。

1月17日,兩軍在城東南展開決戰(zhàn)。戰(zhàn)場上一片廝殺之聲,戰(zhàn)斗進行得異常艱苦,一時難分勝負。傍晚,卡耶哈命令由400人組成的軍樂隊奏起西班牙民間的“斗牛士”,號聲與鼓聲遠近震響,西班牙殖民軍聽了這“斗牛士”,頓時渾身血脈潮涌,殺氣沖霄,不顧一切地向前沖來,義軍也紛紛吶喊沖出,展開了一場殊死的白刃戰(zhàn)。

卡耶哈又集中10門大炮猛轟義軍陣地,一發(fā)炮彈擊中彈藥庫,引起漫天大火,西班牙軍乘機反撲,義軍潰敗。

這次戰(zhàn)斗失敗后,伊達爾哥被解除了統(tǒng)帥權,由阿連德率軍向北撤退。卡耶哈率軍在后緊追。在途經薩爾提略附近時,義軍中了敵人的埋伏,伊達爾哥等人被俘。7月30日,伊達爾哥等被西班牙軍處決。

伊達爾哥犧牲后,他的后繼者繼承他的遺志,完成了獨立的大業(yè)。1813年11月6日,宣布墨西哥獨立,至1821年9月28日,義軍趕走了西班牙人,宣告墨西哥徹底脫離西班牙而獨立。

伊達爾哥等人雖然生前壯志未酬,但受到了墨西哥人民的永遠懷念。人們尊稱他為“墨西哥獨立之父”,他的遺骸后被隆重地遷到首都,與其他愛國者葬在一起。他發(fā)出“多洛雷斯呼聲”的那一天被定為國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