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方法
將醒好的面,搟成一層層的薄片,再卷入用當?shù)氐纳系赛S牛肉作的餡,放入鍋中,轉動炕熟,即成。
做牛肉饃有三道工序:第一道是做餡兒,用上好的黃牛肉剁成肉泥,用粉絲、蔥、姜等多味材料拌勻后,其形狀以不塌架為準;第二道是和面,面和好之后要餳好,然后用手按成薄皮,層層卷入肉餡,直到皮薄如紙;第三道是炕,先把炭火生旺,再于旺火上蓋一層炭灰,厚度以不露明火為準。
制成的牛肉饃是直徑35-40厘米、厚3-5厘米的圓形餅,因此要把它放在特制的圓形平底鍋內炕,并要兌上清香油用文火細炕,且不斷地翻轉,約30分鐘即可。熟透的牛肉饃外殼油亮亮、光燦燦的,入口時能發(fā)出脆響的聲音,里面的餡兒分多層,層層鮮嫩而不油膩,做到這些才算是口味絕佳的牛肉饃。
所需食材
主料:黃牛肉、面粉
菜品歷史
牛肉饃——中華美食的一塊奇葩!產自亳州,色澤金黃、外脆里嫩,今有題詞“華佗故里 牛肉饃之鄉(xiāng)”之美譽。說起牛肉饃的起源那是真有一段歷史:話說當年赤壁之戰(zhàn)曹操大敗,逃跑途中路過家鄉(xiāng)譙郡(今亳州) 一路逃來腹中空空,忽聞飄來撲鼻香味,于是便聞香下馬一路探尋香味來到此家門前上前叩門,開門乃一白花胡子老者,曹操上前便問此乃何物,如此之香,老者說這是用碎牛肉當餡和面炕成的。曹操吃后贊不絕口問這東西叫什么名字,老者說沒名字,“我看就叫牛肉饃吧!”自此之后這一聞名遐邇、遠播中外的牛肉饃就傳承下來!這一說來牛肉饃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亳州牛肉饃
然而歷史的腳步沒有就此止住,話說這乾隆下江南時也時路過亳州,當?shù)毓賳T招待時不敢怠慢,就用亳州特產牛肉饃外加蒜瓣子再來一碗咸豆沫招待皇上,乾隆嘗后說既去而余味繞梁,三日不絕也 而后欣然寫下“漢三杰聞香下馬 牛肉饃十里飄香”并特賜一塊御匾!縣令奉為至寶懸于公堂之上,每日升堂前先拜一下這塊御匾!不過后來這塊匾在文革破四舊的時候被紅小兵拿回家劈成柴燒鍋去了!但由此可看出牛肉饃之美味,竟令當朝皇上親筆題詞。在亳州這方小小的土地上,60%的人依靠著當?shù)氐乃幉氖袌?,通過干藥材生意為生,并且世代沿襲。隨著世代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亳州人開始“走出去”。在這批走出去的人中,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無疑是主力軍。他們?yōu)榱送貙捬劢?,為了亳州更長遠的發(fā)展,選擇到全國各個地區(qū)去讀書,但是,他們萬萬沒想到,會在這個過程中將牛肉饃的事跡與文化傳承到更遠的地方。當他們帶著濃濃的思想情遠遠忘向遙遠的故鄉(xiāng)的時候,當他們搖頭感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時候,當他們暗暗提醒自己要為了夢想堅守住自己的陣地的時候,牛肉饃便成了他們內心深處的一中精神支柱,“多么想吃一口牛肉饃啊”便成了發(fā)自他們靈魂最深處的一種罪歇斯底里的呼聲。于是,在這種寄托中,他們又重新獲得了新的生活動力,獲得了披荊斬棘的力量,獲得了直面困苦與挫折的勇氣,獲得了義無反顧,去奮斗,去獻身的豪邁氣概。
與之相對的,每年只要一逢放假,甭管大假小假,暑假國慶,全國各地大學生的朋友圈與說說動態(tài)便會被各種亳州老鄉(xiāng)刷爆屏。內容多半為"大亳州我回來啦,牛肉饃我來啦”然后附上一張火車票的圖,那種無法抑制的激動與興奮自然在文字中跌宕起伏。要么就是不打任何文字,直接在動態(tài)中發(fā)上一張圖,圖片的內容自然就是一盤香氣四溢的牛肉饃,其寓意自然也是不點自破,另那些因故不能回家的亳州老鄉(xiāng)們歆羨不已。
因此,牛肉饃不僅成為了物質上的傳承,更成為了一種精神上的信仰與寄托。亳州人不僅擔當著將牛肉饃沖出亞洲,沖向世界的重要使命,亳州的大學生作為傳播牛肉饃的先鋒軍,更是擔當著將牛肉饃文化灑遍整個亞洲,灑向整個世界的歷史使命。亳州的大學生已經邁著堅定而踏實的步子,走出亳州,走向各地,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我們堅定地相信,總有一天,牛肉饃的故事將會家喻戶曉;總有一天,牛肉饃的文化將會成為每個人心中的一股隱秘的淡淡的暖流。
現(xiàn)如今牛肉饃成為早上的攤點。
牛肉饃為安徽特色美食。它以上好的黃牛肉為主料,佐以粉絲、蔥、姜及多味材料,是深受市民喜愛的小吃。
相傳牛肉饃在清朝時便產生了,亳州牛肉饃以亳州花戲樓附近一李姓回族所創(chuàng),至今李氏傳人仍在制作,多年來一直深受人們喜愛,是藥都的特產之一,這個“特”字不僅包含著特別的美味,還包含著僅在亳州才能吃到的特別之處,因為到目前為止,在外地還吃不到亳州這一美食。牛肉饃因其獨特的美味深受人們喜愛,也正因為如此,它一直歷久彌新。每天清晨,個個攤點冒出的縷縷炊煙伴著牛肉饃的陣陣香氣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異常美麗,人們邊吃邊聊,就像廣東人喝早茶一樣富有詩意。
現(xiàn)如今牛肉饃成為早上的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