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英文名稱:Carbon Monoxide),無機化合物,由 碳 和 氧 組成。化學式為CO,摩爾質量為28.010g/mol,密度為0.97g/cm 。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呈弱酸性,微溶于水,溶于 苯 、 乙醇 、 醋酸 和 氯化亞銅 。一氧化碳具有很強的還原性,可以將許多金屬氧化物或金屬離子還原。一氧化碳可以在空氣中燃燒,生成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可以與人體內的 血紅蛋白 結合使人中毒。實驗室中一氧化碳可由 甲酸 滴入熱的濃硫酸溶液中進行脫水生成;工業(yè)上一氧化碳主要來源為 水煤氣 、 發(fā)生煤爐氣 和 煤氣 。一氧化碳可以用作民用生活燃氣、工業(yè)燃氣和燃料電池中的燃氣,在化工領域中是重要的 碳基 合成有機化工產品原料,在冶金工業(yè)中是一種重要的還原劑。
歷史 古希臘 時代,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曾記錄了燃燒的煤炭會散發(fā)有毒煙氣的現象。當時有一種執(zhí)行死刑的方法,將罪犯關在一間浴室,并在浴室內放置文火燃燒的煤炭 。古希臘醫(yī)生 蓋倫 (Galen)推測,可能是浴室內空氣的組成發(fā)生了變化,因此呼入后能引起傷害。 1630年, 比利時 化學家 范 · 海爾孟 (Johann Basptistavan Helmont)發(fā)明了氣體一詞,這是他從希臘字導出的。他在實驗中研究了許多氣體,其中碳氣是指燃燒木炭和其他可燃物生成的氣體,通常是 二氧化碳 ,但有時也是一氧化碳,因為范·海爾孟說在他65歲時差點被燃燒的木炭的煙熏死,而他記述的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癥狀。范·海爾孟發(fā)現由文火燃燒的木炭產生的一種有毒氣體,這種氣體能危及自己的生命。這說明他已經研究了一氧化碳氣體的性質。另外,他發(fā)現有機物腐爛或在缺氧狀態(tài)下加熱產生的氣體,相當輕而且可以燃燒。現在看來,他談到的這種氣體實際上是 氫氣 、 甲烷 、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古希臘人利用過一氧化碳的毒性,范·海爾孟在實驗中研究過一氧化碳,但他們都沒有將其分離出來進一步研究。因此,以上研究只是人類發(fā)現一氧化碳的前奏。 1776年, 法國 化學家 拉松 (De Lassone)通過讓焦炭加熱 氧化鋅 以及加熱槍管中的 普魯士藍 得到一氧化碳。他在《皇家科學院備忘錄 》中把這種氣體描 述為 “一 種性質極怪異的可燃空氣”。1785年, 英國 科學家 普里斯特利 (J.Priestley)用木炭加熱鑄皮,制備了一氧化碳;但他誤以為它是 “可燃空氣” 。
分子結構
雜化軌道理論解釋 在CO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雜化與氧原子成鍵。碳原子兩個p軌道上的電子可以與氧原子兩個成單p軌道上的電子形成一個 鍵和一個 鍵,氧原子上成對的p電子還可以與碳原子上的一個空的2p軌道形成一個配位鍵。故一氧化碳的結構式可表達為 :
分子軌道理論解釋 C原子核外有4個價電子,其電子結構式為2s 2p ;氧原子核外有6個價電子,其電子結構式為2s 2p 。由于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相應原子軌道能量很近,因此互相重疊形成CO分子的分子軌道。一氧化碳的分子軌道式為 : 由此可以得出一氧化碳分子中有兩個 鍵和一個 鍵,是三重鍵結合的。
理化性質
物理性質 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不容易被液化和固化。一氧化碳微溶于水,20℃時為2.3ml/100ml,溶于苯、乙醇、醋酸和氯化亞銅。其摩爾質量為28.010g/mol,密度為0.97g/cm ,熔點為-205℃,沸點為-191℃,25℃時蒸汽壓為1.55×10 毫米汞柱,自燃溫度為605℃。
化學性質
還原性 在高溫的條件下,一氧化碳可以從很多金屬氧化物中奪取氧,使金屬還原。
在常溫下,一氧化碳還可以使一些化合物中的金屬離子還原。例如:一氧化碳能使 二氯化鈀 溶液、 銀氨 溶液變黑,反應非常靈敏,因此可以用于檢測微量一氧化碳的存在。
在高溫下,一氧化碳可以與氧氣發(fā)生劇烈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配位反應 一氧化碳能與許多 過渡金屬 加合生成金屬羰基化合物,例如Fe(CO) 5 、Ni(CO) 4 、Cr(CO) 6 。
活潑性 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與硫反應,生成 硫化碳酰 。
一氧化碳可以與鹵素氟、氯、溴反應,生成鹵化碳酰,鹵化碳酰很容易被水解,并與氨作用生成尿素。
酸性 一氧化碳的酸性非常微弱,在一定壓力和受熱條件下與堿反應,生成甲酸鹽。
在較高的壓力下,一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 甲酸 ,由此可認為一氧化碳是甲酸的酸酐。
與有機物反應 與醇反應
一氧化碳與醇反應可用來制取羧酸。在工業(yè)上一氧化碳與 甲醇 反應制取羧酸是一氧化碳化工應用中重要的反應之一。 與不飽和烴反應
合成氣與不飽和烴及其衍生物的氫甲?;磻且谎趸剂硪活愔匾聂驶铣煞磻?/span>
一氧化碳、 水 (或醇)與不飽和烴的反應成為 雷佩反應 ,或稱氫羧基化反應,以醇代水的反應則稱之為氫酯基化反應。 一氧化碳、氧氣 與不飽和烴反應生成羧酸或酯。
中毒機理 血紅蛋白 (Hb)中的二價鐵離子的空軌道可以接受氧氣分子提供的電子對形成 氧合血紅蛋白 (HbO 2 ),從而通過血液的流動運輸氧氣分子。一氧化碳可以作為配體與血紅蛋白形成 一氧化碳血紅蛋白 (HbCO)。一氧化碳血紅蛋白比氧合血紅蛋白穩(wěn)定,因此,一氧化碳能把氧氣從氧合血紅蛋白中置換出來。 體溫在37℃以下時,K=200。在肺部,即使一氧化碳濃度很低,血紅蛋白仍能優(yōu)先與一氧化碳結合,從而使血液輸氧中斷,進而使人體組織缺氧,產生細胞能量代謝障礙,導致肌肉麻痹、昏迷,甚至死亡,這就是一氧化碳中毒。同時,由于一氧化碳血紅蛋白解離比氧合血紅蛋白慢得多,增加了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險性。經測定,當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達0.08%時,人在兩小時內就會昏迷致死。
制備方法
實驗室制法 ① 甲酸 滴入熱的濃硫酸溶液中進行脫水,生成一氧化碳。 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② 草酸 晶體和濃硫酸共熱,生成一氧化碳和 二氧化碳 的混合氣體,其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通過固體 氫氧化鈉 除掉,從而得到純的一氧化碳氣體。 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③ 鋅 粉和 碳酸鈣 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一氧化碳。 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工業(yè)制法 工業(yè)上制備一氧化碳的主要來源為 水煤氣 、 發(fā)生煤爐氣 和 煤氣 。 ①水煤氣是 氫氣 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氣體,由空氣和水蒸氣交替通過赤熱的 碳 層反應得到。 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②發(fā)生煤爐氣是一氧化碳和 氮氣 各占二分之一的混合氣體,由有限量的空氣通過赤熱的碳層反應得到。 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③煤氣是一氧化碳、氫氣、 甲烷 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
應用領域
燃氣 一氧化碳可以在空氣或 氧氣 中燃燒,釋放出大量熱,與燃煤相比,一氧化碳具有熱值高、清潔衛(wèi)生、污染少和使用方便等優(yōu)點。所以一氧化碳是很好的工業(yè)燃氣和民用生活燃氣。 燃料電池不但能用 氫氣 作燃料,還可利用一氧化碳等作燃料。如在工作溫度為650℃的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S),是用煤氣作負極燃氣,空氣與 二氧化碳 的混合氣為正極助燃氣,用一定比例的 碳酸鋰 和 碳酸鈉 ,低熔點混合物作電解質,以金屬 鎳 (燃料極)為催化劑制成的。有關電極和電池反應式為:
化工
冶金 一氧化碳在冶金工業(yè)精煉中是一種重要的還原劑。例如鋼鐵生產中,常用焦炭作還原劑,焦炭在高爐中主要發(fā)生下列反應:
故實際最后起還原鐵礦石作用的主要是一氧化碳而不是焦炭。同時冶金工業(yè)上為了減少燃煤時產生的 硫 的氧化物對空氣和水質的污染,常用 氨水 、熟石灰的乳濁液或生石灰等吸收 二氧化硫 。有時也利用一氧化碳來還原煙道氣中的二氧化硫,并回收得到硫。
醫(yī)藥 一氧化碳過去一直被認為是對生物體有毒性的氣體, 但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科學研究發(fā)現,生物體內的 血紅素 在 血紅素氧合酶 的作用下,能被氧化分解出極微量的一氧化碳。這種內源性的一氧化碳具有神經信息傳遞功能,能介導某些生理和病理活動。并在發(fā)揮生物效應后經血紅蛋白運輸,由 肺 部排出體外。它與血壓調控、肌肉松弛、激素的釋放、痛覺與嗅覺的發(fā)生等有關,且在維持血管能力和心肌保護中也起作用。 據 英國 廣播公司2007年10月份報道,英國 謝菲爾德大學 的研究人員發(fā)明了使用一氧化碳幫助 器官移植的新方法。該方法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克服了傳統(tǒng)的一氧化碳吸入法有導致患者和醫(yī)務人員意外吸入高劑量一氧化碳而中毒的風險。 實驗室試驗顯示這種方法前景良好。盡管對一氧化碳在人體中的作用機制還不式十分清楚,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在將來人們一定能夠有效利用一氧化碳來為人類的健康服務。
安全事宜
安全標志 GHS分類
GHS
危險說明
危險等級
H220
極易燃氣體
易燃氣體
H331
吸入有毒
急性毒性,吸入
H360D
可能會損害未出生的孩子
生殖毒性
H372
長期或反復接觸會對器官造成損害
特定靶器官毒性,反復暴露
泄露與消防 當一氧化碳發(fā)生泄露與火災時,人員需撤離至上風處,并立即隔離150m。切斷火源時,應急處理人員需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將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用管路導至爐中、凹地梵之。漏氣容器要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切斷氣源。若不能立即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正在燃燒的氣體。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一氧化碳中毒 輕度中毒 :表現為頭暈、眼花、劇烈頭痛、耳鳴、頸部壓迫感和搏動感,會有惡心、嘔吐、 心悸 、四肢無力等癥狀,但無昏迷,此時需立刻脫離中毒現場,吸入鮮空氣或進行適當治療之后,癥狀會很快消失。 中度中毒 :除上述癥狀外,表現為初期多汗、煩躁、步態(tài)不穩(wěn)和皮膚黏膜蒼白,并隨著中毒加重而身體出現櫻桃紅色,以面頰、前胸及大腿內側為明顯,意識朦朧,甚至昏迷。如能及時搶救,可很快蘇醒,一般無明顯并發(fā)癥和繼發(fā)癥。
重度中毒 :除具有一部分或全部中度中毒的癥狀外,患者會很快進入不同程度的昏迷狀態(tài),時間可持續(xù)數小時至幾晝夜,往往出現牙關緊閉、強直性全身 痙攣 、大小便失禁和病理反射。常伴有中毒性腦病、 心肌炎 、吸入性肺炎、 肺水腫 及電解質紊亂等。
急救措施 將病人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松解衣服。對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并肌內注射呼吸興奮藥, 洛貝林 或 二甲弗林 等,同時給氧。昏迷者針刺 人中 、 十宣 、 涌泉 等穴。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復后方可送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