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祥(1930~ )字思行。廣東中山人。臺灣著名書法家。

現(xiàn)任中原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廣西桂林炎黃書畫研究院永久院士、安徽亳州市中外書畫博物館美術顧問、臺灣省中華梅花藝文協(xié)會理事、桃園縣青溪新文藝學會常務理事、桃園縣文藝作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美術協(xié)會等團體會員。

中文名

彭子祥

性別

出生日期

1930

籍貫

廣東中山

民族

漢族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中山沙溪圣獅村

職業(yè)

書法家

任職機構(gòu)

中原書畫研究院

主要成就

臺灣金荷獎文藝競賽第二名

簡介

彭先生祖籍中山沙溪圣獅村人,自幼喜習書法,臨池不輟,無師自通,練就了自成風格的拳指書法。在臺灣和中國大陸書法界享有盛名,彭先生已是知名的拳指書法家,并受到海峽兩岸書畫界的重視,經(jīng)常獲邀到北京、河南、山東等地展示拳指書法。彭子祥先生首先為中山書法家們“揮拳”獻藝。古稀之年的彭先生左手捧磨盤,右手以拳指在宣紙上揮灑自如,拳走龍蛇,行云流水,令人目不暇接,賞心悅目。頃刻,即完成兩幅作品,但見其所書“緣”字,蒼勁灑脫,氣韻貫通,一切隨緣的闊達心境躍然紙上;所書唐詩,一氣呵成,跌宕多姿。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長黃衍增等也相繼揮毫,寫下“翰林緣”、“指書奇特,友情深厚”等作品贈予彭子祥先生。這次的藝術交流,是彭子祥先生與中山書法界的首次切磋,能在家鄉(xiāng)與鄉(xiāng)親以書會友,結(jié)識了一班志趣相投的書法家,彭先生自言非常榮幸。他盛贊家鄉(xiāng)人才輩出,并表示今后要?;貋?,共同推進兩岸的文化交流。生在圣獅村,長在臺北市,闊別故土半世紀,如今回鄉(xiāng)展絕藝。

11月19日上午,在環(huán)境美麗的優(yōu)雅山房小區(qū)里,有一個高雅而富深意的藝術活動正在舉行。由致公黨中山市委員會和優(yōu)雅山房聯(lián)合舉辦的“臺北·中山書法交流會”,請來了臺灣中原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彭子祥先生與中山市書法家協(xié)會的書畫家們共同切磋書法藝術。在交流會上,從臺灣前來中山的彭子祥先生向家鄉(xiāng)的書法家們展現(xiàn)了他的絕技拳指書法,中山市的書法家們也即席揮毫與彭子祥先生交流。今年72歲的彭子祥先生是中山沙溪圣獅村人,他出生于圣獅村,并在圣獅度過了少年時代,半個世紀前,他離開家鄉(xiāng)去了臺灣生活。在臺灣,彭子祥先生的職業(yè)是公司職員,與書法不沾邊。但是,他一直與書法結(jié)緣,他除了擔任中原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等職務外,在臺灣和祖國大陸都還有一連串的藝術頭銜。彭子祥先生擅長書法,而且是南方少見的拳指書法。彭子祥先生說,拳指書法與一般的毛筆書法相比,因為人的手指和拳頭是最具力量的,所以字體具有很硬的力度。

在優(yōu)雅山房的交流會上,彭子祥先生即席“揮毫”了幾幅拳指書法之后對記者說,他這一手拳指書法,其實是在家鄉(xiāng)圣獅開始練習的。很小的時候,彭子祥就喜歡寫字,家里貧窮,不能提供筆和墨,他就用手在泥沙地上練,日子有功,他漸漸練成了獨具一格的拳指書法,到了臺灣,通過不斷的努力,他的拳指書法更趨爐火純青。而今次是他第一次在家鄉(xiāng)的書法同行前顯露他的絕技??吹脚碜酉橄壬H鏘有力地用拳指書法,中山的書法家們以及現(xiàn)場觀眾都不斷發(fā)出贊嘆之聲。其實,今次中山書法家能有機會與彭子祥這位出色的書法前輩舉行交流會,是得益于中山市舉辦的第四屆世界中山同鄉(xiāng)懇親大會。彭子祥先生是臺灣世界中山同鄉(xiāng)會總會的顧問,11月8日,他與臺灣的中山鄉(xiāng)親一道回來參加懇親大會,如今,一道回來參加懇親大會的鄉(xiāng)親都回臺灣了,但彭子祥先生還是想在家鄉(xiāng)多呆幾天。雖然圣獅村里已沒有祖屋了,但沙溪還有他的外甥等親人,所以他在繼今年4月份回過一次沙溪后,今次懇親會再次回到沙溪與親人團聚。彭先生說,家鄉(xiāng)與他半個世紀前離開的時候相比,真是變化巨大。

在家鄉(xiāng)期間,彭子祥先生與致公黨中山市委員會的幾位愛好書法的領導合議,在11月19日假座優(yōu)雅山房舉行臺北·中山書法交流會。同是中山人的兩地書法家,用藝術架起了一道溝通的橋梁。

作品獲獎

作品

指書作品曾獲臺灣金荷獎文藝競賽第二名,1970年書法對聯(lián)獲金荷獎第二名,1976年竹雕獲金荷獎綜藝第二名。以后不參與展覽比賽,1984年后應好友反復相邀,復參加各地聯(lián)展10余次,獲各界好評。被中國國際名人研究院審定列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