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天水工讀師范專科學校
1959年,天水師范專科學校創(chuàng)建,校址在天水市玉泉觀內。
![](http://pic.95408.com/baike/vpdp2ocqc5k.png.jpg)
學院正門
1959、1960兩年招收中文、數(shù)學、物理、生化、俄語專業(yè)的大專生8個班328人。1961年6月,學校由玉泉觀遷至秦城區(qū)長開路45號。
1962年,天水師范專科學校改建為天水教師進修學院,停止招大專班,培訓天水、武都兩地區(qū)的中學教師和小學行政領導干部。
1966年6月,天水教師進修學院更名為天水工讀師范??茖W校。文革開始后停止招生。
1969年,與天水師范學校、天水衛(wèi)生學校合并為天水地區(qū)五七紅專學校。[1]
天水師范學校
1961年,甘肅省天水師范學校獨立辦學。
1969,與天水工讀師范專科學校、天水衛(wèi)生學校合并為天水地區(qū)五七紅專學校。
天水地區(qū)衛(wèi)生學校
1958年,天水專區(qū)衛(wèi)生學校創(chuàng)建。
1969年,天水專區(qū)衛(wèi)生學校更名為天水地區(qū)衛(wèi)生學校。
1969,與天水工讀師范專科學校、天水師范學校合并為天水地區(qū)五七紅專學校。
天水地區(qū)五七紅專學校
1969,天水地區(qū)革委會把天水工讀師范??茖W校、天水師范學校、天水衛(wèi)生學校三校合并為天水地區(qū)五七紅專學校。
1972年,天水地區(qū)五七紅專學校撤銷,師范部分改建為天水地區(qū)師范專科學校,原天水衛(wèi)生學校部分改建為天水衛(wèi)生學校。
天水師范高等??茖W校
![](http://pic.95408.com/baike/1c04azg1otv.png.jpg)
天水師范學院
1977年,天水地區(qū)師范學校(專科班)創(chuàng)建。高考制度恢復,招收中文、數(shù)學兩個本科班(學習兩年后轉入甘肅師大),物理、化學、體育三個??瓢?。1979年,經國務院批準,天水地區(qū)師范學校、天水地區(qū)師范學校(專科班)合并組建天水師范??茖W校,為2年制大專,改由省教育廳領導。
1988年,以“為基礎教育培養(yǎng)合格師資,方向明確,成績顯著”受到國家教委的表彰獎勵。
1992年7月,經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天水師范高等??茖W校。
天水工業(yè)學校
1985年,天水工業(yè)學校創(chuàng)建。
1995年,天水工業(yè)學校并入天水師范高等??茖W校。
天水師范學院
2000年3月,經教育部同意,更名為天水師范學院。
2000年4月,由天水師范高等??茖W校升格為天水師范學院,開始本科招生。
2007年5月,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評估結果為“良好”。
2011年10月,被教育部列為培養(yǎng)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建設單位。
2013年,開始招生培養(yǎng)教育碩士。
2015年7月,被甘肅省教育廳選為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發(fā)展試點院校。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擁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審核結果公示。7月,入選2020年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yè)學位碩士點。12月20日至21日,天水師范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曹愛明帶隊就天水師范學院更名大學工作進行考察調研。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截至2022年11月,學校設有1個書院、17個二級學院,64個教學系(部),有60個本科專業(yè)(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yè)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yè)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yè)20個,省級特色專業(yè)11個)。[3]
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 | 漢語言文學、戲劇影視文學、文化產業(yè)管理、網(wǎng)絡與新媒體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教師教育學院 | 小學教育(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方向、全科教師教育方向)、應用心理學(心理咨詢與治療方向)、學前教育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歷史文化學院 | 歷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博物館學方向) |
展開表格以上數(shù)據(jù)為不完全統(tǒng)計,詳情請查看官網(wǎng)[2]
師資隊伍截至2022年11月,學校擁有教職工1409人(其中專任教師870人),有教授(研究員)118人、副高級職稱教師308人,碩士學位教師704人,有博士學位教師258人(含在讀)。師資隊伍中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11個、有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寶鋼教育基金優(yōu)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扶持計劃人選等12人;有甘肅省領軍人才、優(yōu)秀專家、飛天學者、師德標兵、園丁獎獲得者、教學名師、四個一批人才、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隴原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扶持計劃人選等100余人。[2]
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扶持計劃人選:楊富巍、雍際春[2]
甘肅省高校教學名師:汪聚應
省級教學團隊 |
教學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教學團隊 | 馬超 |
生物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團隊 | 焦成瑾 |
中國古代文學 | 汪聚應 |
文藝理論 | 郭昭第 |
學科體系質量工程
截至2022年11月官網(wǎng)顯示,學校有中國史、生態(tài)學2個甘肅省一流特色學科,有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生態(tài)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和數(shù)學等8個省級重點學科。有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有6個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點(教育碩士、電子信息碩士、機械碩士、體育碩士、生物與醫(yī)藥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有省級一流本科課程37門、精品課程22門、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2]
學術碩士學位授權點:中國語言文學
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點:教育、電子信息
省級重點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生態(tài)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和數(shù)學
國家級一流專業(yè):漢語言文學、小學教育
省級一流專業(yè):漢語言文學、小學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英語、歷史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地理科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戲劇影視文學、文物與博物館學
省一流特色學科群:中國史、生態(tài)學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
碩士專業(yè)授權點:體育、文物與博物館、機械、生物與醫(yī)藥[5]
特色專業(yè)
序號 | 二級學院 | 專業(yè) | 級別 | 入選時間 | 文件號 |
1 | 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教育部、財政部 | 2008年第三批高等院校特色專業(yè)建設點 | 教高函[2008]21號 |
2 | 教師教育學院 | 小學教育 | 教育部、財政部 | 2009年第四批高等院校特色專業(yè)建設點、國家第一批地方高校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 | 教高函[2009]16號、教高司函[2013]56號 |
3 | 歷史文化學院 | 歷史學 | 教育廳 | 2010年 | 甘教高[2010]20號 |
4 |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 | 化學 | 教育廳 | 2011年 | 甘教高[2011]23號 |
展開表格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生物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省級精品課程
:古代漢語、文學理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國歷史地理、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詩歌史論、武術、數(shù)學建模、常微分方程、高等代數(shù)、數(shù)學分析、公共教育學、公共心理學、財務會計、會計學基礎、生物化學、無機化學、健美操、數(shù)碼鋼琴學生成績
2014年10月,學校學生作品在2014全球華語大學生短詩大賽中獲一等獎。
2015年10月,學校代表隊在甘肅省第三屆大學生化學競賽決賽中獲團體二等獎,1人獲個人二等獎,4人獲個人三等獎,5人獲個人優(yōu)勝獎。
2016年5月,學校學生獲第二十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飛鷹原創(chuàng)微電影大賽優(yōu)秀入圍獎。7月,學校運動訓練專業(yè)3名學生入選里約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學校4個團隊項目在第二屆“中國創(chuàng)翼”青年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大賽甘肅賽區(qū)決賽中獲優(yōu)秀獎;1名學生在“新華三杯”2016年全國大學生IT技術大賽決賽中獲得本科組優(yōu)秀獎。8月,學校龍舟隊獲2016年中國龍舟公開賽天水麥積站三項冠軍。
科學研究
研究平臺截至2021年3月,學校設有28個校屬科研機構,29個院屬科研機構;有1個教育部備案國別與區(qū)域研究中心,13個省級及地廳級科研機構(其中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協(xié)同創(chuàng)新1個、省級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1個、甘肅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甘肅省高校新型智庫1個、甘肅省高校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市級校地共建平臺2個),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甘肅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隴右文化研究中心、隴東南民間文藝研究中心、甘肅省高校鄉(xiāng)村教師發(fā)展研究中心
甘肅省高校省級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新型分子材料設計與功能重點實驗室、甘肅省農業(yè)微生物重點實驗室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大櫻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校級科研機構與平臺:伏羲文化研究院、隴右文化研究中心、國學研究所、敦煌研究所、體育科學研究所、天水市農產品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漢語語匯學研究所、基礎物理研究所、始祖文化研究院、新農村發(fā)展研究院、關隴文化與華夏文明研究院、關中——天水經濟區(qū)發(fā)展研究院
院級科研機構與平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所、唐文化研究所、中國社會史研究所、經濟與社會管理學院、城市經濟研究所、社會哲學研究所、隴東南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教育學院、應用心理學研究所、農村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外語學院、英語教學研究所、美術學院、民族藝術研究所、體育學院、社會體育研究所、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院、數(shù)學方法論研究所、統(tǒng)計研究所、物理與信息科學學院、計算機技術與應用研究所、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現(xiàn)代農業(yè)與隴東南特種生物研究所、化學化工研究所、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研究所、工學院、民族建筑研究所、制造業(yè)信息化研究所
科研成就截至2021年3月,學校共獲得各類科研項目210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14項,省(部)級項目316項;先后有500余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獲省(部)級獎勵107項;出版專著、教材850余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科研論文10000余篇,其中,在SCI、EI源刊物發(fā)表論文500余篇,CSSCI源刊物發(fā)表論文500余篇。主辦的學術刊物《天水師范學院學報》先后多次榮獲“全國優(yōu)秀社科學報”稱號,“隴右文化研究”欄目多次榮獲“全國社科學報優(yōu)秀欄目”稱號。
學術資源館藏資源
截至2022年11月,學校館藏圖書232萬冊,中外文期刊1331種,數(shù)據(jù)庫40種;教學儀器設備值2.41億元。[2]館藏文獻中有大型叢書《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古今圖書集成》、《中國西北文獻叢書》和《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美術全集》、《現(xiàn)代世界美術全集》、《科技百科全書》及解放前報刊的影印本《東方雜志》、《申報》、《晨讀》、《新華日報》、《民國日報》、《大公報》、《燕京學報》等文獻資料。館內局域網(wǎng)與校園網(wǎng)、CERNET、INTERNET相連,使用ILASII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管理系統(tǒng)。
學術期刊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于2000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公開發(fā)行,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wǎng)”全文收錄,成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
2006年榮獲第三屆“全國優(yōu)秀社科學報”稱號,“隴右文化研究”欄目獲“全國社科學報優(yōu)秀欄目”稱號;2009年榮獲“甘肅省優(yōu)秀期刊”稱號;2010年榮獲第四屆“全國高校優(yōu)秀社科期刊”稱號,“隴右文化研究”欄目獲第四屆“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稱號。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主要開設哲學、政治學、經濟學、中外語言文學、歷史學、教育學、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研究、自然科學應用研究等欄目;同時還開辟了隴右文化研究、西北史地、杜甫隴右詩、敦煌學、西部開發(fā)論壇等特色欄目。
學術交流2008年,學校先后邀請?zhí)m州大學碩士生導師蘇中興教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方世壁、韓志超、王身國、徐堅等,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蒙培元等知名專家學者來學校講學。
2008年9月,學校教師參加了“2008海峽兩岸易學文化研討會”等學術活動,舉辦了甘肅省唐代文學學會第九屆年會等學術活動。
2013年5月9日,“當代文藝理論與批評前沿論壇暨《當代文壇》學術年會”在學校召開。來自《當代文壇》編輯部、《人大復印資料中心》編輯部、南京大學、四川大學、西南民族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貴州師范大學、云南民族大學、江西師范大學等十幾所高校和雜志社的40多名專家學者出席本次論壇。
2021年5月14日至16日,甘肅省數(shù)學會2021年學術年會在學校召開。來自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等省內21所高校及西北師大附中、蘭州一中等省內13所中學的260余名數(shù)學界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學術年會,參會人數(shù)創(chuàng)歷屆學術年會之最。與會專家一致表示,此次學術年會拓展了學術視野、增進了學術交流,在推動全省數(shù)學研究、學科建設和數(shù)學教學方面具有非常深遠的作用和影響。
![](http://pic.95408.com/baike/ezuryks1a2e.png)
學報封面
2021年3月,先后與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烏克蘭等國及臺灣地區(qū)的多所高校簽署了國際教育交流合作協(xié)議。已選派100余名優(yōu)秀學生赴國外及臺灣地區(qū)高校和教育機構學習。自2003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有來自多個國家的50余名外國留學生來校學習。獲得榮譽
![](http://pic.95408.com/baike/1mvkhgvtklx.png)
學院風景
1997年,學校被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命名為“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1998年至2013年,學校先后4次被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高校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1999年,學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命名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2002年,學校被甘肅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確定為“全省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示范學?!?。
2002年,被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經貿委和甘肅省總工會評為“甘肅省職工職業(yè)道德建設先進單位”。
2003年,學校黨委被甘肅省高校工委評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
2004年,學校被評為甘肅省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先進單位。
2004-2008年,連續(xù)5年被中宣部、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lián)、團甘肅省委等五部委評為全國大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2005年10月,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一批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09年,被甘肅省政府評為“園林化單位”。
2010年,被甘肅省委評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2021年5月,天水師范學院幫扶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被甘肅省委、省政府表彰為“甘肅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3]
文化傳統(tǒng)
形象標識?;?/strong>
校徽中間是水流的圖案,與天水對應,同時也寓意學校位于黃河長江上游之處。
![](http://pic.95408.com/baike/3vcvcdgbflk.png)
中間的數(shù)字是學校創(chuàng)建時間。外環(huán)是學校中英文校名。
?;丈现魃{為黃色、藍色,也對應了黃河、長江。
精神文化校訓
明德、新民、至善
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p>
人生來便具有善良光明的德性,此即為明德,若加以適當?shù)慕逃?,便能使明德顯露出來?!靶隆眲釉~,革新之意,即不斷敦品勵行,自我革新求進,然后推己及人,將自己的德學貢獻給社會。止的意思并不是終止,而是“必至于是而不遷”之意;換言之,“止”兼有達成和維持之意義。未達理想前,必須勉力以赴;達成之后則務使其維持不墜,這才算是“止”。故只有使事物皆能達到最美善圓滿的境界,才能稱得上是“止于至善”。
“明德、新民、至善”的用意就是啟發(fā)學生,使他們都能發(fā)揚與生俱來的光明德性,自新其德,敦品勵行,積學儲寶。進而成己成物,將德學貢獻出來,使社會不斷進步,事事物物都能達到最美善圓滿的境界。
學校精神
困境中求生存,奮斗中求發(fā)展
學校地址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藉河南路105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