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運動
目前流行的主要健身氣功有九種: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健身氣功·五禽戲;健身氣功·六字訣;健身氣功·八段錦;健身氣功·十二段錦;健身氣功·大舞;健身氣功·導引養(yǎng)生功十二法;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健身氣功·太極養(yǎng)生杖。
運動術語
![](http://pic.95408.com/baike/qin50c1kxd4.png)
健身氣功
探討健身氣功的概念不能忽略一個基本前提,即2003年2月,國家體育總局已將健身氣功確立為第97個體育運動項目。這個前提意味著有必要在體育運動的范圍內(nèi)探討這一概念,即健身氣功需要體現(xiàn)體育運動的基本精神和目的,需要確定自己獨特的運動形式。如果從體育運動的范疇之外,從氣功角度看待健身氣功,將健身氣功作為氣功的一個類別,那么,這個前提意味著健身氣功是與體育相結合的氣功,是體育化的氣功。“健身氣功”是“健身”和“氣功”兩個詞語結合而成的復合詞組,依據(jù)健身氣功是一個體育運動項目的前提,探討“健身氣功”概念的含義,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即先分別探討“健身”和“氣功”兩個詞語的含義及其與體育運動的關系,再探討這一復合詞組的含義。
“健身”的含義比較清晰,這個詞語由“健”和“身”兩個單字組成。“健”與“身”的關系是古漢語中的“使動用法”關系,前者支配后者,兩個字合起來是“使身體健康”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這個詞語常與各種體育運動聯(lián)系在一起,例如“健身操”、“健身球”等,這種聯(lián)系有其必然性。因為“使身體健康”是一個目標,而實現(xiàn)這一目標,必須落實到某種具體的行為,而與此目標相關的行為首先是各種各樣的身體活動。體育運動可以說是各種身體活動的總稱,因此,健身與體育運動相關聯(lián),不但必然而且自然。健身體現(xiàn)了體育運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目的,而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使健身的目的得以充分落實。
![](http://pic.95408.com/baike/2qtekgf3spb.png)
健身氣功
將體育運動說成是各種身體活動的總稱實際上還不十分全面,因為現(xiàn)代體育運動還包括了一些智力活動,例如棋類運動。但體育運動的主體確實是身體活動,這些身體活動的基本類別包括學校教育中的體育課程、競技運動以及日常的身體鍛煉、身體娛樂活動等。應注意各類身體活動之間有差別也有聯(lián)系,分類并不是絕對的。雖然這些身體活動的基本目的都是健身,但體育課程更多地著眼于身體機能的發(fā)展和訓練,競技運動則旨在出成績、破紀錄,目的未必全都是為了健身;相比之下,倒是日常的身體鍛煉和身體娛樂活動與健身的目的更為貼近。這里所說的身體鍛煉,主要是指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等日常專門為增進健康而進行的身體活動,而身體娛樂是指滑旱冰、打保齡球等與身體活動相關的娛樂活動,不包括看電影、聽音樂等娛樂活動??梢?,就健身的目的而言,身體鍛煉比身體娛樂要為明確和直接,可以說是體育運動中以健身為目的的代表性運動形式。“氣功”的含義不像“健身”那樣明確統(tǒng)一,有較多的爭議。本文篇幅有限,不可能展開討論。這里只引用1999年出版的高校教材《中醫(yī)氣功學》里的氣功概念。該教材是建國以來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在高等中醫(yī)院校通用的氣功教材,相對來說比較具有權威性。那么什么是氣功呢?該教材的基本解釋是:氣功是調身、調息、調心合為一體身心鍛煉技能。調身、調息、調心在氣功學里簡稱為“三調”。這個解釋的特點是將氣功定性為“三調合一”的操作技能,認為達到三調合一的身心活動就是氣功,三調合一的狀態(tài)或境界即是氣功修煉的基本特征。
從操作角度看,各種體育運動的活動內(nèi)容也是“三調”,例如跑步,做起跑姿勢是調身,憋一口氣是調息,聽發(fā)令的槍聲是調心,“三調”都在,但這不是氣功,只是體育運動,因為其中的“三調”是分別操作的,并沒有合為一體。氣功修煉的特點是通過“三調”的分別操作而達到三調合一。在三調合一的狀態(tài)中,形成了統(tǒng)一的境界。由此可見,是否達到三調合一的身心狀態(tài)是氣功與體育運動的基本區(qū)別。當然,任何區(qū)別都有相對性的一面。在氣功修煉過程中三調操作尚未達到合一之時,其身心狀態(tài)與體育運動并無本質差別,而體育運動達到極為純熟之時,三調合一狀態(tài)或可自然發(fā)生,那時體育運動與氣功修煉也并無差別。
實際上,三調,即調身、調息、調心,也就是調節(jié)肢體、呼吸和心理活動,心形意三者和諧統(tǒng)一,是人類能夠自主調控自身的全部操作性活動。除此之外,人對自己并不能再操作什么。因此,人的任何自主行為都離不開“三調”,只能由“三調”所構成。有些氣功的概念僅談到“三調”,并沒有提到三調合一,這并不錯,但這樣的氣功概念難于區(qū)別氣功與體育運動,甚至也難以區(qū)別氣功與體力勞動。
氣功與體育運動的區(qū)別除了是否三調合一之外,它們的目的也不盡相同。體育運動的基本目的是健身,而氣功則不同。按《中醫(yī)氣功學》的解釋,氣功的基本目的是發(fā)掘人的潛能。人的潛能是指未練氣功時尚未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這包括健身方面的能力,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智能、康復能力等等。因此,健身是氣功修煉目的的一部分,不是全部,甚至可能不是主要部分。
以上分別闡明了“健身”與“氣功”的含義以及它們與體育運動的關系。從以上的闡述中可以看出,國家體育總局將健身氣功列為體育運動項目,在學術上有一定依據(jù)。因為氣功與體育運動無論在基本目的方面,還是在為實現(xiàn)其目的而進行的運動形式方面,都有相互接近、重合的部分。在這一前提下探討健身氣功的概念,就是要弄清楚氣功與體育運動如何相互取舍,形成一個新的、歸屬與體育范疇的運動項目。
在“健身氣功”這一復合名詞中,“健身”與“氣功”兩個詞語互相限定。一方面是“健身”修飾“氣功”,將“氣功”限定為以健身為目的、有健身意義的氣功。另一方面是“氣功”規(guī)范“健身”,將健身限定為以氣功為手段的健身,這就規(guī)定了體育運動和氣功之間需相互取舍的基本原則。二者相互取舍的具體內(nèi)容可分析如下:
首先,健身氣功取了體育運動的基本目的,即健身;而舍去了氣功目的中除健身之外的其他目的。因此就氣功而言,目的被縮減了,被限定于健身。其次,健身氣功取了氣功的運動形式,這意味著舍去了體育運動中三調分離的身心狀態(tài),而向三調合一的方向邁進。因此就體育運動而言,其鍛煉的身心狀態(tài)被改變了。在此取舍之間,健身氣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征的運動形式,而作為一個新興的獨立體育運動項目,確定獨特的運動形式是第一位的,是其區(qū)別于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的基本依據(jù)。
闡述健身氣功運動形式的特征,可以從兩個角度。從氣功角度看,由于目的被縮減,氣功修煉的操作性活動范圍也相應地被縮減。前面已經(jīng)說過,氣功修煉的操作活動是三調,即調身、調息、調心,諸多的氣功功法也因此可以分為以調身為主、調息為主、調心為主的三大類,例如武術氣功、佛家氣功和道家氣功。由于健身氣功的目的是健身,三調活動中最貼近于健身的是調身。因此,以調身為主的氣功功法將在健身氣功中受到青睞。從體育運動的角度看,在其包含的體育課程、競技運動、身體鍛煉和身體娛樂等各類身體活動中,身體鍛煉活動最能體現(xiàn)健身目的,例如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等活動。在這里,健身氣功在氣功和體育運動之間找到了接近和重合之處,成為了二者的結合點。
不過,以調身為主的氣功與體育運動的身體鍛煉活動之間仍然有差別。以調身為主的氣功功法有些是以技擊為目的,動作比較激烈,有對抗性質,與健身之目的不盡相符;而作為體育運動的廣播體操和太極拳不講究達到三調合一的身心狀態(tài),缺少氣功修煉的特征。于是,健身氣功的運動形式在體育運動的身體鍛煉活動和以調身為主的氣功功法之間,需要再次取舍。從健身的目的出發(fā),健身氣功舍去了以調身為主的氣功功法中比較激烈和有對抗性質的部分,取了其中較為和緩和養(yǎng)頤自身的部分;而從保持氣功修煉的特色出發(fā),健身氣功舍去了體育運動中身體鍛煉的“三調”分離身心狀態(tài),趨向于三調合一。據(jù)此而言,健身氣功的運動形式是比較和緩的、趨向于三調合一身心狀態(tài)的身體活動。這里之所以說趨向于三調合一,而不言達到三調合一,是因為達到三調合一的境界需要較長時間的修煉,而健身氣功作為群眾性的體育運動項目,不宜提出過高的要求,但應該指明方向。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健身氣功的基本概念如下:
健身氣功是以健身為目的,以較為和緩的形體活動為基礎,身心狀態(tài)趨向于調身、調息、調心合一的體育運動項目。
比賽規(guī)則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健身氣功,是以增進身心健康為目的,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jié)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是中華悠久文化的組成部分。
第五條舉辦健身氣功活動或設立健身氣功站點,應當獲得體育行政部門的批準。
第六條任何健身氣功站點或健身氣功功法名稱均不得使用宗教用語,或以個人名字命名,或冠以“中國”、“中華”、“亞洲”、“世界”、“宇宙”以及類似字樣。
第七條經(jīng)國家體育總局審定批準的健身氣功功法,統(tǒng)一定名為“健身氣功·功法名稱”,并頒發(fā)證書。
![](http://pic.95408.com/baike/eugdxyenxde.png.jpg)
健身氣功
第八條申請審定批準的健身氣功功法,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屬于健身氣功范疇;
(二)功理健康科學;
(三)按照科研課題的辦法進行編創(chuàng);
(四)經(jīng)實踐和科研檢測,健身效果明顯。
第九條申請審定批準健身氣功功法,由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首先向當?shù)厥〖夡w育行政部門提出,經(jīng)省級體育行政部門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評審,并征得有關部門同意后,向國家體育總局提出申請。
第十五條從事健身氣功活動,不得進行愚昧迷信或神化個人的宣傳,不得擾亂社會秩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不得借機聚斂錢財。
不得舉辦“帶功報告”、“會功”、“弘法”、“貫頂”及其他類似活動。
不得銷售未經(jīng)國家指定機構審查、出版的健身氣功類圖書、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不得出售“信息物”。
第二十一條從事國家體育總局審定批準的健身氣功功法輔導和管理的人員,均可申請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稱號,統(tǒng)稱“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氣功)”。
第二十二條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氣功)技術等級標準為:國家級、一級、二級、三級。
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氣功)稱號由國家體育總局批準授予;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氣功)稱號由省級體育行政部門批準授予;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氣功)稱號由地(市)級體育行政部門批準授予;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氣功)稱號由縣級體育行政部門批準授予。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擅自舉辦健身氣功活動,或擅自設立健身氣功站點的,由體育行政部門配合公安機關等有關部門予以取締,并由公安機關根據(jù)《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治安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進行處罰。
第三十條本辦法自2006年12月20日起施行。
(2006年11月17日國家體育總局令第9號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