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1972-),中國內(nèi)地著名作家,她的文章《小巷深處》曾參加黃金時代1995年母親節(jié)征文比賽獲獎第一名。

中文名

林莉

外文名

Lin Li

性別

出生日期

1972年

民族

漢族

國籍

中國

職業(yè)

中國內(nèi)地作家

主要成就

參加黃金時代1995年母親節(jié)征文比賽第一名

個人介紹

林莉,出生不久便被拋棄。被一盲女所收養(yǎng)。生活十分窘迫。后來考上了縣中,不久后開始了文學(xué)創(chuàng)作?!缎∠锷钐帯繁闶撬拇碜鳌W髡邔懩赣H這一形象側(cè)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寫“我”這一形像則側(cè)重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文章寫母親對“我”的愛,卻是在抒寫“我”對家、對母親感情變化過程中逐步展開的。全文以“我”的感情發(fā)展變化為主線,從“我”對生活的滿足,“我”對母親的驕傲,到“我”長大后對貧窮之家產(chǎn)生厭惡進而離開家,最后以“我”被母親深深的愛所感動而悔悟流淚結(jié)尾,以感情構(gòu)筑文章框架,文中許多細小的生活場景和事件同“我”感情的脈絡(luò)連結(jié)起來,巧妙地融為一體,使文章感情真摯,極富感染力?!?(見語文出版社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第二課《小巷深處》) (選自《黃金時代》1994年第7期。)

2011年9年,出版譯作《天空的魔力》。[3]

主要作品

林莉是中國著名作家,《小巷深處》參加黃金時代1995年母親節(jié)征文比賽獲獎第一名,先后被多家媒體轉(zhuǎn) 載,并曾被中央八臺錄為電視散文,后收錄到教材中。她還曾寫過《月光下,一個女孩》、《BYE BYE 少老板》。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上有她寫的《蝶兒飛飛》、《紅袖添香》、《月紅》、《一路走好》。

《小巷深處》

作品簡介

小巷里的故事

本文用樸素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位善良、堅強的盲母親。她以母性特有的關(guān)懷,撫養(yǎng)了一個被拋棄的小女孩, 直到成人。在這一位盲母親的身上,生與育已沒有隔膜。文中那一陣陣頗有節(jié)奏地用竹棒叩擊青石板的聲音,一直響在耳邊,振動著鼓膜,共鳴在心里,它似乎在召喚著一顆心靈的回歸亦或是期待著一種久違的親情……在文中作者毫不掩飾地為我們展示了她的感情變化歷程,從熱愛母親到嫌棄母親,再到重新熱愛母親,讀來,讓人感到了一顆稚嫩心靈的成熟及母愛的偉大。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點出了自己的不幸——“我”是一個棄嬰。但是當(dāng)圍觀的人告訴了英姨以后,“英姨麻利地收了小攤,頗有節(jié)奏地用竹棒叩擊著青石板鋪成的路面來到我身邊,隨即央求熱心人把幼小的我放進了她瘦癟卻溫暖的懷里”。英姨欣然接受了“天賜”的孩子,因此,英姨成為了一位偉大的母親。為此,英姨拆掉了住了十幾年的小木棚,搬進了小巷最深處的小房子里,拿出了所有積蓄去置辦家業(yè),甚至改掉了多年潑辣的性格。接下來,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兩幅動人的圖畫:“人們常見到的就是我——一個丑女孩,每天攙著一個盲姨娘從小巷深處緩緩地走到巷口”。[1]作品節(jié)選

生活是多彩的

人物:林莉、英姨、老婆婆、室友、群眾演員、旁白員。

道具:竹棒、冰棍箱、雞蛋一包、生活費若干元、布娃娃、破布襖各一。

背景樂:《世上只有媽媽好》。場景(略)

旁白:老婆婆拉著林莉的手直沖出校門,然后拐到一個偏僻的巷子里。老遠,莉兒看到母親在風(fēng)中無助地倚在墻邊,凌亂而花白的白發(fā)在蒼老的臉旁飄著深凹的眼,布滿青筋和黑斑枯竹似的手,還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老婆婆: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沒良心啊。(深情埋怨):這三年,我哪能每個月回鄉(xiāng)?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車,下車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東西交給我,讓我?guī)Ыo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車……

林莉(視線模糊,淚眼汪汪飛奔撲向媽媽的懷抱):媽媽!……(母女倆人擁抱泣不成聲)

旁白:世上有一種最偉大的聲音,那便是母的呼喚。母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

(《世上只有媽媽好》響起,戲劇達到高潮)[1]

所獲榮譽

2021年4月,獲得第八屆“井岡山文學(xué)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