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歷程
光緒時期
當年,在“大清光緒八年九月初八日申報附張”(申報第3401號)上刊登了上海蔡同德堂開業(yè)的廣告。清光緒八年,即壬午年公元1882年,上海蔡同德堂開張之際,一份份銅版雕制印成的“鹿鶴壽星”小廣告也流傳在市民手中。這張刻有梅花鹿、白仙鶴、皓發(fā)童顏的老壽星、藥葫蘆和預示長壽的蟠桃,組成一幅精妙絕倫的圖案。蔡同德堂開設在舊上海拋球場北側(即今河南中路近南京路口),是坐西朝東,前后五進典型的石庫門房子,是傳統(tǒng)的前店后工場中藥店模式,故有“高高墻頭壽星記,前店后場同德堂”之說。

蔡同德堂
[1]創(chuàng)始人
蔡同德的創(chuàng)始人蔡鴻儀,字嵋青,祖籍浙江省寧波府,自幼讀私塾,喜好古文,從神農氏嘗百草中喜歡上了中醫(yī)中藥,成年后當過布商,也行醫(yī)賣藥,但在漢口經營藥鋪不景氣,便決定移址上海發(fā)展。他借用《泰誓》“予(我)有臣三千惟一心,予(我)有亂臣(治亂的臣子)十人,同心同德?!敝械摹巴耐隆保谝圆淌闲?,取店名為蔡同德堂。還聘請當時的名畫家吳道之重繪“鹿鶴壽星”圖,懸掛在店堂正中。這張“鹿鶴壽星”圖也就是1932年10月,蔡氏后人蔡和霄申請核準注冊的商標,至今仍是蔡同德堂的注冊商標之一。隨著鹿鶴壽星商標的注冊成功,蔡同德堂更是名聲在外,市民和外地顧客也認準了這幅“鹿鶴壽星”圖,更兼于蔡同德堂選料精良、加工精細、用量準足,又恪守店規(guī)“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用戶都信得過,此后生意興旺、業(yè)務不斷發(fā)展壯大,很快便躋身為舊上海中藥四大戶之一“蔡同德、胡慶余、童涵春、雷允上”。
發(fā)展初期
蔡同德堂在上海開業(yè)后,蔡嵋青根據大城市的醫(yī)藥需求,精研醫(yī)藥理論,收集古方、良方,總結前人經驗,吸收中藥傳統(tǒng)加工工藝,編寫了《蔡同德堂丸散膏丹》一書,以“取古方之著效”,“以期利濟於人”,“治病在前,救人是本”為宗旨,以“真誠”為本,“信義”為根,展現“和氣生財”的經營風采。
蔡同德堂門面店堂出售人參鹿茸、丸散膏丹、膠露藥酒、飲片配方,后場切制飲片、炮制藥酒、煎膏炒藥。店內分工細巧,設有飲片、丸散、細貨、刀房、料房等16個部門,嚴格把關,精心制藥。據傳,清時洋務大臣李鴻章有一小妾患有哮喘,每到冬天咳喘不止,久治無效,服用了蔡同德堂的人參蛤蚧膏后,病情明顯好轉,蒼白的臉上又恢復了紅潤,李鴻章喜出望外,故題匾“蔡同德堂”,至今仍掛在店中。
蔡同德堂的驢皮膏、萬應錠、虎骨木瓜酒等從國內發(fā)展到國外,不僅受到內地人士和港澳同胞歡迎,還暢銷至印尼東南亞一帶。藥店又聘請名醫(yī)鑒定,配制了具有添精養(yǎng)血、開胃健脾、頗有療效的洞天長春膏,一舉成名。
發(fā)展現狀
簡介
現在的蔡同德堂藥號,在歷經世紀滄桑之變,在與西藥、與同業(yè)的競爭中,砥柱商海中流,撐起了國藥的一席之地,鑄就了滬上的一塊獨一無二的老字號“蔡同德堂”品牌,其成功的基石就來自于它獨到的經營服務方式。
著名的“小商品、小生意、小病問訊、小料加工”的“四小”便民服務特色,數十年來為人所津津樂道,來料加工、電話訂購、送貨上門、醫(yī)藥咨詢、函購郵寄、真?zhèn)舞b別藥材、顧客預約定制加工膏方煎后返還貴重細料藥渣、為消費者舉辦免費的科普知識講座……一系列更富于人情味的便民服務舉措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的發(fā)展,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老百姓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而被社會和消費者所需求、所接受。
“蔡同德健康文化苑”活動
特別是藥店周日上午固定的三樓“蔡同德健康文化苑”活動,免費為廣大新老顧客舉辦的醫(yī)藥健康保健科普知識講座,聘請主任級中醫(yī)師為大家結合時令變化開講通俗易懂的科普課程,自2000年9月20日在步行街開辦以來,舉辦各種講座活動數百次,聽講數10萬人次。蔡同德堂“誠信經營,顧客第一,質量至上”的當代企業(yè)宗旨囊括了藥店歷來所有的經商傳統(tǒng),并將被更好地延續(xù)下去。
周邊發(fā)展
南京路步行街的形成,掀開了蔡同德堂藥號有史以來最輝煌的一頁,煥發(fā)出了更亮麗的青春,所謂“青囊千古澤,紅杏今日春”,這株老樁新枝、這朵藥業(yè)奇葩成為步行街這條歡樂河流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全長度千米的步行街上,蔡同德堂是唯一的一家中華老字號中藥店,以層高八層、純經營面積三千多平方米,有著飛梁翅檐、古樸典雅的外表和中西合璧、豁達敞亮的內部裝飾結構,專業(yè)經營中藥飲片、中西成藥、天然名貴參茸補品、保健品、醫(yī)療器械等五千多種品種的現代化商業(yè)大廈,以其亮麗的形象聳立在中華第一街南京路上。
銷售發(fā)展
商廈內還開設有“蔡同德堂中醫(yī)門診部”,聘請市內離退休的名老中醫(yī)坐堂開診,成為取得醫(yī)療保險定點藥店資格和上海首批批準的5家飲片配方醫(yī)保定點資格的零售藥店之一。作為“上海市規(guī)范藥店”、“上海市五星級藥店”、“上海市文明單位”,從門面形象到內部管理,從其核心內涵到業(yè)務經營模式,從量到質,蔡同德堂都已昔非今比,取得了無可比擬的長足進步,并還在不斷獲得新成績:2001年,藥店在上海市中藥零售企業(yè)中首家通過國家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guī)范“GSP”認證,2002年被認定為“上海市著名商標”,2003年蔡同德堂榮獲全國“抗擊非典型性肺炎先進集體”,經理顧克珍榮獲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2004年商店繼續(xù)榮膺“上海市著名商標”,2005年銷售額近6000萬元。
走進2006年,“十一五”規(guī)劃的實施為蔡同德堂藥號的發(fā)展帶來了更為廣闊的舞臺,深厚的文化積淀賦予其金字招牌久盛不衰的生命力,現代科學經營理念為它的騰飛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在不斷弘揚中醫(yī)中藥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發(fā)展膏方文化、推行膏方保健方面,蔡同德堂藥號正以前所未有的飽滿工作熱情,投身于新世紀的建設之中。
“崇德濟世,弘古揚今,求真尚新,質優(yōu)全齊”的風采,“健康的源流,長壽的良友”的理念,就是如今蔡同德堂繼承發(fā)揚傳統(tǒng)的一種承諾。
公司業(yè)務
經營現狀
由于蔡同德堂是上海乃至國內獨一無二的品牌,沒有地區(qū)、地域的爭執(zhí),故而以蔡同德為名,黃浦區(qū)藥材公司改制為上海蔡同德藥業(yè)有限公司,下屬有蔡同德連鎖公司、批發(fā)部、保健品批發(fā)部、中藥制藥廠、中藥飲片廠,原屬黃浦區(qū)的胡慶余堂也順其自然地歸屬了蔡同德藥業(yè)有限公司。
蔡同德堂藥號全店經營面積共四個樓面2500平方米,其中一至三樓按GSP要求設置中、西藥和參茸保健補品的零售、來料加工、預約定制及中藥配方部、中醫(yī)門診部。四樓為企業(yè)管理層,設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GSP全程管理參茸庫房、成藥庫房、電腦管理網絡及函購郵寄部,經營品種近5000種。由于經營規(guī)模擴大和商品、服務質量提高,促進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全面穩(wěn)步提升。
蔡同德堂藥號在長期的服務工作中,崇尚道德經營,誠信服務,永遠將商品質量和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物價、計量信得過金獎企業(yè)”、“上海市‘三學’先進集體”、上海市商委“旅游消費推薦場所”、“上海市規(guī)范藥店”等等,并在上海首家通過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藥零售商業(yè)企業(yè)經營質量管理規(guī)范(GSP)認證”驗收。企業(yè)商標“蔡同德堂”被認定為“上海市著名商標”。
21世紀為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藥插上了飛翔的翅膀,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現代科學規(guī)范管理的有機結合,賦予蔡同德堂中流砥柱于激烈市場競爭的實力,支撐起了國藥的一席之地。
中華老字號
2006年4月,商務部宣布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振興老字號工程”,并計劃用3年時間重新認定1000家“中華老字號”。
2006年10月商務部正式對外公示了首批“中華老字號”名單,在初步確定的434家“中華老字號”中,上海有杏花樓、功德林、蔡同德堂、老廟黃金等52家老字號入選。
通過對申報材料的分析,商務部發(fā)現了老字號在發(fā)展中遇到網點破壞嚴重、體制限制發(fā)展、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等普遍性問題。
制作
簡介
俗話說:中藥大補膏,補不補在醫(yī)生,靈不靈在藥店。膏方生產工藝過程相當復雜,要求也十分嚴格。一副個性化膏方,從醫(yī)生開出處方開始,就進入制作過程,光是浸泡,通常都得花上半天或者一個晚上,隨后的煎煮,也起碼要兩三個小時。一般情況下,隔一周時間,顧客就能拿到制作好的膏滋。遇上銷售旺季人手忙不過來時,顧客等上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才能拿到膏滋,是很平常的事。了解膏滋制作流程,一并吸收濃濃的中醫(yī)藥文化。
上海蔡同德堂藥號是一家具有124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yè),其中藥大補膏享有盛譽,制作過程堪稱膏方制作的典范。蔡同德堂的中藥大補膏采用道地藥材配制,須經過12小時浸漬、24小時化膏、武火3次熬、文火收成膏,如此煎熬出來的中藥大補膏成品無焦臭異味、無糖結晶出現,沒有不溶物,品質優(yōu)異。
制作流程
中藥大補膏的制作總體流程為:審方、核價、登記——排單、配料、校對——浸泡——煎煮——濃縮——收膏——裝入容器——涼膏。具體的煎熬過程及環(huán)節(jié)如下:
浸泡——每味藥料應在8~10倍的清水中完全浸沒,浸泡6小時以后煎頭汁,二、三汁的加水量約為藥料的6倍左右。使用煎藥機煎汁的,煎煮時間可略微縮短,但煎煮時應保證水量到位;并依據煎藥機的容量對藥量大的處方分次煎煮。
煎煮——藥料應煎煮三汁。頭汁煎煮1.5小時以上,二汁1小時以上,三汁30分鐘以上(以上時間是指煎煮水沸騰后的時間),每汁藥液都應用篩網過濾(根據不同的藥物使用24~40目篩網),最后壓榨取汁。濾液混合后使之沉淀,取清液,再用80~100目的篩網過濾。
濃縮——過濾后的藥液應放在潔凈的銅鍋內濃縮收膏,在濃縮收膏的過程中,撇去浮起的泡沫,注意掌握火候,防止藥液沸溢和結塊。
蔡同德堂補膏制作工具
收膏——分別加入各種輔料、膠料等,攪拌至充分烊化,再用80~100目篩過濾后拼入大料藥液中濃縮收膏,煎至起絲狀(老藥工稱之“掛旗”)或滴珠狀成膏。
此外,蔡同德堂對成品膏的質量檢查也單獨制定了詳細的規(guī)定。
上海童涵春堂國藥號(北號)原黨支部書記葉惠麟通過親自制作、煎熬膏滋藥,把熬膏過程總結為形象的七字訣,即:浸(藥)煎(湯)榨(汁)化(膏)濾(渣)熬(煉)收(取)。
浸——熬膏房收到配方部送來熬膏的中藥材,放入銅制的大水桶內用水浸沒,時間一般在2~3小時。
煎——把浸過的中藥材放入煎湯汁的銅鍋,再加水至鍋容積的三分之二,用武火煎藥湯,頭汁時間為2~3小時,二汁時間為1~2小時,按藥量多少而定。
榨——對煎成湯汁的中藥材(頭汁、二汁),通過加壓榨取藥汁。
化——把取出的藥汁放入化膏用的銅鍋,同時放入用黃酒浸過的阿膠、龜板膏或鹿角膏,還有冰糖、蜂蜜、飴糖一起放入(如服用者是糖尿病患者,改用木糖醇或元真糖,在最后收膏時放入),用武火化烊成濃汁。
濾——把化膏后的濃汁,用800目銅篩兩次過濾,放入收膏用的銅鍋內。
熬——用武火,再次對過濾后的濃汁進行熬煉。
收——當藥汁見少,并通過攪棒試膏,再用文火收膏,最后倒入消毒后的膏滋甏里,放進冷庫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