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穿城位于仙游縣與涵江區(qū)交界處,是一座奇特的天然石城,由近似方型的巨大石峰構(gòu)成,城高近200米,方圓五六里,四壁猶如斧劈刀削,峰頂卻是一馬平川。

中文名

龍穿城

別名

蛇灣城

所屬國家

中國

地理位置

仙游縣與涵江區(qū)交界處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適宜游玩季節(jié)

四季皆宜

周邊景點

云頂巖、后溪林水庫

所屬城市

福建省莆田市

建議游玩時間

1天

美麗傳說

傳說古時有兩條巨龍——黃龍和白龍,要把這座石山打造成一座美麗的石頭城,后被仙人點破后飛去。站在峰下仰望,古木參天之中,石崖高聳云天,壁立千仞,距地面百米處的石壁上,似巨龍穿鑿而過,犁開一道環(huán)繞石城一周的凹槽,形成一條可通人馬的廊道。于是,這座石山故名“龍穿城”。如今,離龍穿城十公里左右,有兩個自然村至今仍為黃龍村、白龍村。有詩曰:“蛇傍石城窄徑通,巖嵐林靄共泯蒙,高泉瀑影飛花外,喬木秋聲寒籟中”。

環(huán)境描述

龍穿城

龍穿城高二百米,方圓五、六里,四壁猶如斧劈刀削,峰頂卻是一馬平川。距地面百米處的石壁上,像有一條巨龍穿鑿而過,犁開一道凹槽,環(huán)繞石城一周,形成廊道,可通人馬,大有古堡雄關(guān)的磅礴氣勢。

石城東面,有三道瀑布自峰頂沿著并排的半瓣葫蘆狀石橫瀉而下。石城西面,有條惟一可通巖頂?shù)男〉?。巖上八大石室,上下串通,左右毗連,每洞可容納數(shù)萬人。其中最高處的入云洞內(nèi),有天然的石門、石窗。洞里還有一股泉流,清洌甘美,年長月久,滴水穿石,形成一個水缸。漢武帝劉徹時,大將朱買臣征閩。東越王余善自福州敗退至興化,在此占石城為營,筑點兵臺,迄今還留下越王臺的遺跡。唐朝時,這里建有寺院,名“云頂寺”。宋太平興國四年(979),離此二十多里的游洋古鎮(zhèn),改設(shè)為興化縣和興化軍,這里也隨之得到開發(fā),周圍廣漠的山地大都被開墾種植。那時,云頂寺的香火旺盛,僧徒達十多人。至明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因興化縣治撤消,云頂寺便日趨荒涼。明朝末年,天下大亂,龍穿城因地勢顯要,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附近百姓屢遭刀兵之劫,紛紛外遷,云頂寺也隨之頹廢。

龍穿城周圍群山起伏,林木蓁蓁,泉流潺潺,風光如畫。這里還盛產(chǎn)著各種名貴藥材和香菇、木耳、竹筍等,溪中生長著珍貴的四腳魚(大鯢)。

歷史事件

唐朝

龍穿城

龍穿城上建有寺院,名曰云頂寺。而在龍穿城的腳下有一處出米巖,傳說寺中的和尚不用耕種,出米巖會根據(jù)云頂寺和尚的多寡流出定量的米來。而后有小和尚因嫌每天下山取米太麻煩,便找了工具鑿大出米巖的洞口,期望能流出更多的米,結(jié)果出米巖再也不出米了。記者一行中有人笑言:大概是當?shù)氐鞠愎蓉S,吸引來田鼠等動物把谷物銜進該洞內(nèi),后鑿洞聲驚走了它們,以致于該洞“不再出米”了。因此,該傳說告誡大家要“自己動手,方能豐衣足食”。宋初

置興化縣,縣城設(shè)在仙游古邑(今游洋鎮(zhèn)),古邑石城曾盛極一時,氣派不凡、別具一格的龍穿城曾引來不少豪門貴族、文人騷客來此觀游。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張鼎丞曾率領(lǐng)紅軍二○七團,在這里堅持武裝斗爭。1929年秋,他曾在龍穿城石室內(nèi)養(yǎng)傷。還有,鄧子恢率領(lǐng)的閩中游擊隊司令部也是以這里的周邊村莊作為根據(jù)地開展游擊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