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作戰(zhàn)(Operation Castle)是美國于1954年3月1日起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及埃內韋塔克等兩個環(huán)礁所進行的一連串核子試爆實驗,共計有6次,其中以第一次代號Bravo的實驗最著名,因為美國對該次實驗的威力估算錯誤,導致在附近海域作業(yè)的上百艘漁船及2萬余居民發(fā)生嚴重的輻射中毒,以及該島夷為平地并留下直徑1.2哩的大洞,日本著名的第五福龍丸事件即是因此次行動而發(fā)生。

外文名

Operation Castle

試驗列表

城堡行動核試驗列表

名稱

日期

爆炸當量

地點

Bravo

1954年3月1日15.0Mt比基尼環(huán)礁

Romeo

1954年3月27日11.0Mt比基尼環(huán)礁

Koon

1954年4月7日110kt比基尼環(huán)礁

Union

1954年4月26日6.9Mt比基尼環(huán)礁
展開表格

核試驗簡介

核試驗

(nuclear test),又稱核試爆,是為了軍事研究和科學研究目的,對核爆炸裝置或核子武器在預定條件下作出實際的爆破試驗。不少國家在20世紀均發(fā)展出核武器試驗,有關部門可透過這些試驗去了解這些武器如何運作。其主要目的是:鑒定核爆炸裝置的威力及其他性能,驗證理論計算和結構設計是否合理,為改進核武器設計或定型生產(chǎn)提供依據(jù);在核爆炸環(huán)境下研究核爆炸現(xiàn)象學和各種殺傷破壞因素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核爆炸的和平利用等。它是一項規(guī)模很大、需要多學科、多部門協(xié)同配合和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科學試驗。然而在歷史上大部分的核試驗中,多半帶有政治上威嚇的意味。

第五福龍丸

第五福龍丸

是日本一艘遠洋金槍魚漁船的名字,因受到1954年3月1日美國在比基尼島試爆氫彈所產(chǎn)生的高能輻射而導致一名船員死亡。無線通信長久保山愛吉在半年以后的9月23日死于急性放射能癥,因此被認定為第一個死于氫彈的受害者。

1954年3月1日,在馬紹爾群島附近海域捕魚的第五福龍丸,受到美國在比基尼島進行的水下氫彈試爆“城堡行動”所產(chǎn)生之輻射影響,漁船上23名船員和船上的漁獲全受到核污染。雖然在試爆時,第五福龍丸在美國設定的危險水域以外捕撈,但美方對這次核子試爆的威力估算錯誤,爆炸當量超出預期的2.5倍,致使第五福龍丸的船員在接下來的數(shù)小時內一直暴露在放射性降塵(“死灰”)的照射下而受害。之后美國將危險海域擴大,除了第五福龍丸外,當時在危險海域內作業(yè)的漁船數(shù)目不詳。據(jù)估計,當時受到氫彈試爆影響而被放射性物質污染的漁船,可能有數(shù)百艘之譜。

第五福龍丸遭受到氫彈試爆的輻射所污染的事件,引起當時日本國內激烈的反核運動。由于擔心反核運動轉變?yōu)榉疵肋\動,美國方面緊急與日本政府進行輻射被害者的補償交涉,提出總計200萬美元的補償金額。附帶條款是“日本政府不要再追究美方責任”的擔保書,以解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