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唐末,由于社會矛盾的激化,最終爆發(fā)了王仙芝、黃巢的起義。前后歷時九年多的農民革命雖被鎮(zhèn)壓了,但唐王朝也處于分崩離析。朝廷為對付宦官,引藩鎮(zhèn)朱全忠?guī)к娙腴L安,朱全忠先殺宦官后殺朝臣,逼哀宗禪位于他。立國二百九十年的唐,終于被后梁取代。907年,朱全忠建立后梁政權,從此相繼出現(xiàn)了在中原地區(qū)的五代(梁、唐、晉、漢、周)和割據西蜀、江南、嶺南和河東的十個政權分立,合稱五代十國。

五代更迭的局面,戰(zhàn)爭不斷,但也是在戰(zhàn)爭中逐漸走向統(tǒng)一的過程。后梁、后唐均對舊時諸藩鎮(zhèn)進行戰(zhàn)爭,相繼統(tǒng)一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后唐河東節(jié)度使石敬瑭向契丹主耶律德光稱臣并認為父,以幽薊十六州為代價,換取支持,被立為皇帝,足為后周。侄石重貴立,因不恭順,被耶律德光攻滅,建國號遼。劉知遠則踞太原稱帝,建后漢。951年,郭威稱帝,建后周,從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開始改變北方殘破局面。養(yǎng)子柴榮繼立后,擊敗后蜀,又親征南唐,得嶺南、江北之地。復攻遼,收復莫、瀛、易三州之地。

十國中,北漢在河東,地瘠民貧,以十二州之地,亡國時僅三萬余戶,約為盛唐時戶口的八分之一。其余九國在南方,相對北方重大戰(zhàn)事少,政局亦相對安定。前、后蜀注意興修水利,“廣事耕墾”。吳、南唐、吳越所在長江中下游,大批荒地開墾,浙東沿海修筑捍海石塘,以防海潮侵襲,使錢塘成為東南最富庶地區(qū)。王氏主閩,保境息民,勸課農桑,又獎勵海外貿易,使福建經濟大為改觀。馬殷在湖南時湘中、湘西開發(fā),糧食增加明顯。建立在嶺南的南漢地區(qū),“五十年夾嶺表無事”。故在北宋統(tǒng)一時,華北地區(qū)約有一百萬戶,而南方已有二百三十萬戶。960年,柴榮病死。次年,趙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

《話說中國》作為融故事體的文本閱讀、精彩細膩的圖片鑒賞、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于一體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其中包含著無數令人神往的中國歷史的秀美景致,它們經緯交織,互為表里,形成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

如同游覽名山大川離不開導游和地圖的指點,通過以下圖例的導讀提示,讀者定能夠盡興飽覽祖國歷史美景,流連忘返。

整個版面構成充分體現(xiàn)出本書以故事體文本為主體的特點,體現(xiàn)出本書作為歷史百科全書的知識信息密集、圖文并重、檢索便捷的特點,使讀者在本書任何一個頁面上,都能感受到歷史文化的魅力與編纂創(chuàng)意的匠心。

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在實際學習生活中運用故事,本書在故事體文本中,特地為讀者準備了故事導讀、故事段落標題與故事編號等三個重要內容。故事導讀足概述故事精要,它與故事段落標題,都足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精髓,同時讓讀者以一種輕松便捷的方式快速獲得文本重要信息。故事編號則與檢索系統(tǒng)有關。

在每一則故事中,都含有故事核心內容(即故事內核)、故事人物和故事典故等基本要素。本書將此三要素提煉出來,標注在每則故事的上角(加上故事來源),并匯編成索引置于書末。故事編號則與書后編制的“人物”“典故”“關鍵詞”等三個索引相聯(lián)系。索引的巨大信息量和實用性,是本書的一個重大特點。

以密集的信息,彌補故事敘述中知識點不足的局限,從而使故事的感性沖擊力與歷史知識的理性總結達成高度的統(tǒng)一。它讓讀者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既享受了故事所帶來的審美快感,同時又能尋繹歷史的大智慧。如“中國大事記”“世界大事記”“歷史文化百科”“歷史大考場”和圖片說明文字等專欄中的有關內容,都是經過精心選擇的練達的知識板塊,既是歷史知識的精華,又是廣泛體現(xiàn)“活”的歷史,體現(xiàn)當時社會人生百態(tài),體現(xiàn)當時尋常百姓的尋常生活。與此相配伍的,是便捷的“中國歷史文化百科”檢索系統(tǒng)。

圖片內容涵蓋面廣泛,能夠深入再現(xiàn)歷史現(xiàn)實,觀賞效果細膩獨到,立體凸現(xiàn)了每一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發(fā)展變化。透過生動的“圖片里面的故事”,可以體味其中蘊涵著的深刻內容,堪稱雖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