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直立,柄粗壯,淡綠色,密被毛;葉片闊三角狀卵形,下面有腺毛,葉脈纖細;孢子囊群小。中國境內(nèi)產(chǎn)于云南。

中文名

大葉稀子蕨

拉丁學(xué)名

Monachosorum subdigitatum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真蕨目

稀子蕨科 Monachosoraceae

稀子蕨屬 Monachosorum

大葉稀子蕨

命名者及年代

(Blume) Kuhn

分布區(qū)域

重慶,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湖南,江西,四川,臺灣,西藏,云南

形態(tài)特征

植株高達1.5米以上,葉直立,柄粗壯,高80厘米,下部粗約5毫米,淡綠色,密被銹棕色腺毛;葉片大,70-90厘米,基部幾等寬,闊三角狀卵形,四回羽狀,羽片約15對,互生,相距約8厘米,中部一回羽片的腋間往往有一珠芽,下部幾對羽片等大,長30厘米以上,寬10-14厘米或更寬,長卵圓形,漸尖頭,柄長1.5-4厘米,斜出,三回羽狀;一回小羽片約15對,互生,相距5厘米,開展,長約8厘米,寬3-4厘米,長圓形,漸尖頭,有柄(長3-5毫米),基部對稱,上先出,二回羽狀;二回小羽片長1-1.5厘米,寬7-12毫米,長圓形,急尖頭或近鈍頭,基部幾相等,一回羽裂到有狹翅的小羽軸;末回小羽片細,近三角形,長約3-4毫米,寬約2毫米,上側(cè)有2-3片小裂片,近圓頭或常有短微尖。葉脈纖細不明顯。葉為膜盾, 下面有腺毛,尤以葉軸及各回羽軸為多。孢子囊群小,每小裂片一個。

(資料來源:中國植物物種信息)

分布范圍

產(chǎn)云南西南及西北部,向西經(jīng)上緬甸到印度北部、尼泊爾。

在比較了南洋群島產(chǎn)的M. subdigitatum(Bl.) Kuhn之后,本種應(yīng)為一個獨立的種,分布于云南一喜馬拉雅山區(q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