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馬克思主義導論》是2010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凡。

中文名

后馬克思主義導論

作者

周凡

定價

56.00元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頁數(shù)

400

開本

16開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11703798

出版時間

2010年6月1日

內(nèi)容簡介

《后馬克思主義導論》是迄今為止所有的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最具爭議的一種理論。自其誕生以來,對它的誅伐可謂一波未止一波又起,也正是在這樣一種激烈的交鋒與詰問駁難之中,后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其特有的思想品格與獨創(chuàng)性的闡釋路徑一而再、再而三地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成為眾多理論家與學者回應的對象。[1]

作者簡介

周凡,1966年生,河南省息縣人。1985年畢業(yè)于河南省信陽師范學校,在中學執(zhí)教十年,后考入東北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分別獲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學位、外國哲學博士學位,曾在南開大學哲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現(xiàn)為中央編譯局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雜志社第一副主編。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國外馬克思主義和西方激進思潮研究,近年來主要學術(shù)興趣為后馬克思主義。主編《農(nóng)業(yè)的政治經(jīng)濟分析》、《后馬克思主義》、《后馬克思主義:批判與辯護》等三部著作,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及譯文)50余篇。[1]

圖書目錄

引言

一、后馬克思主義的產(chǎn)生

二、國外后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起始與初步探索

三、國外后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最新進展

第一章 后馬克思主義概念的歷史蹤跡

第一節(jié) 波蘭尼的后批判哲學與“后馬克思主義”意謂

第二節(jié) 麥克弗森的后自由主義的民主與后馬克思主義

第三節(jié) 馬克思的“第二圖式”與貝爾的后馬克思主義宣稱

第四節(jié) 后馬克思主義在東歐的“艱難浮出”

第五節(jié) 阿蘭-圖雷納的行動理論與后馬克思主義

第六節(jié) 市民社會與瓊柯亨的后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分層理論

第七節(jié) 拉克勞與莫菲的后馬克思主義理論規(guī)劃

第二章 接合理論

第一節(jié) 接合的一般界定及理論提升

第二節(jié) 接合與意識形態(tài)

第三節(jié) 接合與階級霸權(quán)

第三章 霸權(quán)的磁性

第一節(jié)“egemonia”的起源及其基本意義

第二節(jié) 霸權(quán)的葛蘭西式闡釋

第三節(jié) 莫菲對葛蘭西霸權(quán)的解讀

第四章 霸權(quán)的譜系學分析

第一節(jié) 盧森堡:自發(fā)性與雙重空場

第二節(jié) 考茨基:三重簡單性與零度

第三節(jié) 對“危機”的三種不同反應

第四節(jié) 在遮蔽與解蔽之間:“迂回表達”

第五章 自發(fā)性及其后馬克思主義詮釋

第一節(jié) 盧森堡的自發(fā)性概念及其政治意義

第二節(jié) 后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自發(fā)性概念

第六章 后馬克思主義的解構(gòu)之維

第一節(jié) 拆除最后的棱堡:解構(gòu)本質(zhì)主義的經(jīng)濟空間

第二節(jié) 解構(gòu)馬克思主義的工人階級概念

第三節(jié) 解構(gòu)實證性的社會概念

第七章 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建構(gòu)

第八章 后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概念

第一節(jié) 從宏觀政治到微觀政治

第二節(jié) 由階級政治到非階級政治

第三節(jié) 由“對立的政治”到“對抗的政治”

第九章 后馬克思主義與西方馬克思主義

第一節(jié) 盧卡奇與后馬克思主義

第二節(jié) 葛蘭西與后馬克思主義

附錄一 后馬克思主義之后的馬克思主義

附錄二 拉克勞與莫菲簡介

參考文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