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石,產于湖北神農架地區(qū)的觀賞石,形成條件地質構造豐富,地表水系發(fā)達,加上溝谷深切,河流搬運作用強烈。按石質分為七類。

定義

產于湖北神農架地區(qū)的觀賞石。

生成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長河中,神農架地區(qū)由一片汪洋大海,經燕山和喜馬拉雅運動逐漸提升成為多級陸地,并形成了神農架群和馬槽園群等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地層。區(qū)內巖石種類較齊全,地質構造豐富,地表水系發(fā)達,加上溝谷深切,河流搬運作用強烈,這些都為觀賞石的形成提供了極好的條件,逐步形成種類繁多的觀賞石。

分布

神農石分布地區(qū)較多,主要分布在宋洛鄉(xiāng)、下谷坪鄉(xiāng)、木魚鎮(zhèn)、新華鄉(xiāng)等處,尤以宋洛鄉(xiāng)品種最多。

種類

按石質分為七類,分別是草花石、寶石礫巖、紫水晶、疊層石、瑪瑙石、紋層石(藻白云巖) 、風化石

草花石

指在巖層面發(fā)育有黑色、灰綠色、少量褐紅色的不規(guī)則樹枝狀花紋的巖石,形如一片青草蔚然生長,極富潑墨山水韻味,稱為草花石。

草花石賦礦層位為震旦系陡山沱組第一段地層( Z1d1 ) ,能形成作觀賞用的巖石有兩類: 細粒泥質長石石英砂巖及薄層狀微晶白云巖。

寶石礫巖

由雜色硅質礫石組成,巖石質地堅硬,顏色絢麗,五顏六色,極為好看,常稱“寶石礫巖”,是神農石的一個重要種類。

礦層賦存于神農架群大窩坑組( Pt2 dw) 底部地層中。在宋洛鄉(xiāng)八里坪—老虎頂一帶見原生礦體。

疊層石

疊層石是前寒武紀未變質的碳酸鹽沉積物中最常見的一種“準化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機沉積結構。由于藍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所引起的周期性礦物沉淀、沉積物的捕獲和膠結作用,從而形成了疊層狀的生物沉積構造。因縱剖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錐形疊層狀,如扣放的一疊碗,故名疊層石。

在宋洛鄉(xiāng)徐家莊林場一帶神農架群大巖坪組( Pt2d) 地層中發(fā)現(xiàn)有疊層石原生層位。

紫水晶

2008 年當?shù)鼐用裨谒温遴l(xiāng)某林場高山無人區(qū)采藥過程中,偶然發(fā)現(xiàn)紫水晶碎塊,經尋根溯源,在充滿褐紅色粘土的晶洞裂隙里發(fā)現(xiàn)有紫水晶晶簇,視為珍寶。

紫水晶賦存于大巖坪組( Pt2 d) 硅質白云巖破碎帶中。

瑪瑙

包括球狀瑪瑙和瑪瑙條帶兩種。

( 1) 球狀瑪瑙: 賦礦層位為神農架群亂石溝組上部地層。分布于宋洛鄉(xiāng)奈何橋—黃土嶺一帶。

( 2) 瑪瑙條帶: 賦存于神農架群亂石溝組中部,硅質條帶狀白云巖地層中。

紋層石( 藻白云巖)

產于大巖坪組及亂石溝組地層中,其母巖為灰白色—深灰色藻紋層白云巖或藻跡白云巖,經區(qū)域變質作用后鈣質重結晶及鐵質析出,形成單一褐紅色或白色與褐紅色相間分布的巖石。

風化石

指亂石溝組地層中,紅色硅質角礫、硅質條帶白云巖或其它巖石經強烈差異風化后所形成的風化類滾石。角礫及硅質條帶顏色呈碧玉狀、雞血絲狀,外觀精美,廣泛作觀賞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