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鮈,學名:Pseudogobio vaillanti (Sauvage, 1878)),為鯉科似鮈屬的一種魚類。有一定的漁業(yè)利用價值。

中文名

似鮈

別名

馬頭魚、大頭馬強

分布區(qū)域

分布于長江、珠江、閩江、錢塘江、靈江、黃河、淮河

動物界

鯉形目

脊索動物門

輻鰭魚綱

似鮈屬

似鮈

鯉科

拉丁學名

Pseudogobio vaillanti

亞門

脊索動物亞門

命名人

Sauvage

亞綱

輻鰭魚亞綱

亞目

鯉亞目

亞科

鮈亞科

亞種

Pseudogobio vaillanti vaillant

年代

1878

形態(tài)特征

背鰭Ⅲ~7;臀鰭Ⅲ~6;胸鰭Ⅰ~14~15;腹鰭Ⅰ~7。鰓耙10。下咽齒2·5~5·2。側(cè)線鱗39[4.5/(2.5~V)]42;背鰭前鱗11~13;圍尾柄鱗12。

體長為體高的4.9一5.5(平均5.2)倍;為頭長的3.6一4.0(3.7)倍;為尾柄長的7.5~8.4(7.8)倍;為尾柄高的11.7一15.0(12.7)倍。頭長為吻長的1.9~2.2(2.0)倍;為眼徑4.5一5.4(4.9)倍;為眼間距的3.8一4.6(4.1)倍;為尾柄長的2.0一2.5(2.1)倍;為尾柄高的3.2~3.8(3.4)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3~1.8(1.6)倍。

體長,圓筒形,尾柄細長,稍呈側(cè)扁。背部在背鰭前略隆起,向后漸次降低,腹部平坦。頭大,甚長,其長大于體高,前部平扁,后部寬。吻長,平扁,前端寬圓,吻長遠超過眼后頭長。眼大,呈橢圓形,側(cè)上位,其上緣齊頭部輪廓線。眼間寬,下凹??谙挛?,深弧形。唇厚,極發(fā)達,具多數(shù)明顯的乳突,上唇乳突細小,多行排列,下唇分3葉,中葉呈橢圓形,后緣游離,兩側(cè)葉略寬。向前漸細窄,在中葉前端相連,有一淺溝與中葉隔開,上下唇于口角處相連。具須1對,較粗。長約等于眼徑。鰓耙不發(fā)達,呈貢狀。下咽齒主行側(cè)扁,末端稍鉤曲,外行纖細。腹面在胸鰭基部之前裸露,腹部鱗片較體側(cè)鱗為小。側(cè)線平直。

似鮈

背鰭無硬刺,其起點至吻端較至尾鰭基的距離為小。胸鰭大而平展,位近腹面,第2一3根分枝鰭條最長,末端不過腹鰭起點。腹鰭位置略后于背鰭,其起點約與背鰭第2一3根分枝鰭條相對。臀鰭短小,至腹鰭起點遠超過至尾鰭基的距離。肛門位置靠近腹鰭基部。

脊椎骨4十36~37。鰾2室,前室扁圓形,包干韌質(zhì)膜囊內(nèi),后室小,長形,露于囊外,其長約與眼徑相等。腹膜灰白色。

體背及側(cè)面灰黑色,腹部灰白。橫跨體背具5塊較大的黑斑,體側(cè)中軸有6~7個大黑點。體側(cè)及背部鱗片上具小黑色點,背、尾鰭黑點排列成條紋,胸、腹鰭具零散小黑點。臀鰭灰白色。

生活習性

棲息在江河底部,在泥沙中尋找食物。

分布范圍

分布于長江、珠江、閩江、錢塘江、靈江、黃河、淮河。

經(jīng)濟價值

在產(chǎn)區(qū)有一定的漁業(yè)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