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花因葉似琵琶故得名,秋萌冬綻雅香盈。枇杷花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花,植物形態(tài)詳"枇杷"條。分布于中南及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中文名

琵琶花

別名

土冬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

分布區(qū)域

中南及陜西、甘肅、江蘇等

體征

葉似琵琶

植物形態(tài)

薔薇科,常綠喬木。樹高一兩丈,葉大長橢圓形邊緣有鋸齒,狀似枇杷,葉面色深,葉背色較淺,生有絨毛,四時不凋。冬月開小花,黃白色,眾花成簇具有香氣,花瓣五出淺裂蒂大,三、四月成熟結(jié)實色青,有纖毛,后則黃,味甘可食。枇杷秋萌冬花,春實夏熟,備四時之氣,無他物類者。果實、花與葉均可入藥,有潤肺化痰之效。

藥用價值

琵琶花

【化學成分】含揮發(fā)油、低聚糖。

【性味】《重慶草藥》:"味淡,微溫。"

【功用主治】治傷風感冒,咳嗽痰血。

①《貴州民間方藥集》:"花蒸蜂蜜,治傷風感冒,潤喉止咳。"

②《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寒咳。"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或研末。

【選方】

①治頭風,鼻流清涕:枇杷花、辛夷等分。研末,酒服二錢,日二服。(《綱目》)

②治枯癆咳嗽,痰中帶黑血:枇杷花二錢,鮮地棕根四兩,珍珠七二兩,石竹根二兩,淫羊藿二兩。燉肉服。(《重慶草藥》)

其他信息

【采收和儲藏】冬、春季采花,曬干。

【資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生藥材鑒定】圓錐花序,密被絨毛。苞片鑿狀,有褐色絨毛?;ㄝ?淺裂,萼管短,密被絨毛?;ò?,黃白色,倒卵形,內(nèi)面近基部有毛。雄蕊20-25;子房下位,5室,每室有胚珠2枚,花柱5,柱頭頭狀。氣微清香,味微甘、澀。

詩詞作品

琵琶花

夜來書香靜,

欲飲琵琶幽,

破得依人醉,

冬花曼妙香。

琵琶相伴,

舒潤一生!

詩詞注解:

晚上一個人靜靜的看書,泡的茶想喝時琵琶幽悠,忽然想起和戀人在一起,聞一口有如少女般芳香。琵琶(枇杷)常相伴,舒潤過一生!

據(jù)《本草綱目》記載,枇杷花具有“止渴下氣、利肺氣、止吐逆、去焦熱、潤五臟”以及“治頭風、鼻涕清涕”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