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毛黃褐孔菌是粗毛黃褐孔菌是非褶菌目、多孔菌科、黃褐孔菌屬真菌。分布于黑龍江、河北、吉林等地。

中文名

粗毛黃褐孔菌

層菌綱(Hymenomycetes),有資料歸為擔(dān)子菌綱(Basidiomycetes)

拉丁學(xué)名

Xanthochrous hispidus (Bull.) Pat.

真菌界

真菌門(Eumycota),有資料歸為擔(dān)子菌門(Basidiomycota)

亞門

擔(dān)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

別名

粗毛黃孔菌

亞綱

同擔(dān)子菌亞綱(Homobasidiomycetes)

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又稱多孔菌目(Polyporale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黃褐孔菌屬(Xanthochrous)

粗毛黃褐孔菌

分布區(qū)域

黑龍江、河北、吉林、山東、

名稱

粗毛黃褐孔菌

簡介

拉丁學(xué)名:Xanthochrous hispidus (Bull.) Pat.

中文別名:粗毛黃孔菌

同物異名:Polyporus hispidus Bull.: Fr.

分類地位:非褶菌目、多孔菌科、黃褐孔菌屬

形態(tài)特征:子實(shí)體一年生,中等至較大,無柄,馬蹄形,半圓形或墊狀,開始軟,多汁,干后脆。菌蓋直徑9-25cm,開始黃褐色到銹紅色,以后變黑褐色到黑色,有粗毛,無環(huán)紋,邊緣鈍圓,有絨毛,菌肉銹紅色,菌管長1-2.5cm,管孔面始為淺黃色,漸與菌肉同色,孔口多角形,平均每毫米2-3個(gè),孢子卵形,寬橢圓形或近球形,黃褐色,光滑,7.5-10.5μm×6-9μm。

生態(tài)習(xí)性:生于蘋果,楊、核桃、榆、柳等活立木樹干、主枝上,引起心材腐朽。

分布地區(qū):黑龍江、河北、吉林、山東、山西、陜西、云南、寧夏、新疆、西藏等。

經(jīng)濟(jì)用途:可供藥用。有抗癌作用,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抑制效率分別為80%和70%。常侵害活立木形成海棉狀白色腐朽。據(jù)記載此種可做染料,還有齒菌酸(eburicoic acid)在醫(yī)藥上用來合成甾體。產(chǎn)生木質(zhì)素酶、半纖維素酶、淀粉酶及有機(jī)酸等多種代謝產(chǎn)物,其用途廣泛。往往生長在香菇段木上,稱之為“雜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