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東,1950年10月6日出生于江蘇豐縣,地球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郭華東于1977年從南京大學畢業(yè);1981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之后在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工作;1984年至1985年在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學習;1985年至198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室副主任;1988年至1997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副所長、常務副所長;1994年至2002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信息科學重點實驗室第一、二屆主任;1995年至2002年擔任國家遙感中心研究發(fā)展部主任;1997年至2002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1997年至2000年擔任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屆主任;2007年至2012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任;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2年至2015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長;2012年當選為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2017年當選為芬蘭科學與人文院外籍院士。

郭華東主要從事遙感科學與應用研究。[2]

中文名

郭華東

出生日期

1950-10-06

出生地

江蘇豐縣

籍貫

江蘇省

民族

漢族

職業(yè)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畢業(yè)院校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

國籍

中國

主要成就

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當選為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人物經歷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1950年10月出生于江蘇省徐州市豐縣。1964年至1969年在豐縣中學讀書;1969年至1973年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202部隊和237部隊;1973年考入南京大學,1977年畢業(yè),1981年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1984年至1985年在美國俄勒岡州州立大學學習。1987年起,先后任中科院遙感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8年起,先后任中科院遙感所副所長、常務副所長、所長;1994年起,兩任中科院遙感信息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并任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屆主任;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主任。1992年至2000年任國家863計劃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主題專家組成員及第四、五屆專家組組長。是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7所大學兼職教授、《遙感學報》常務副主編及6個國內外期刊編委、中國地理學會環(huán)境遙感分會理事長,現任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70年代后期開始從事遙感信息科學特別是雷達對地觀測領域研究,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高技術、國家科技攻關、中科院重大及國際合作課題20余項。發(fā)表論文14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8部。2011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2年當選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2016年10月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給地球照相

2002年1月24日至25日,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和中國科學院科普辦舉辦了“科技在我身邊”系列講座第一期,7位在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交叉科學等領域著有建樹的專家、學者參加了講座,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遙感信息科學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郭華東做了題為《給地球照相》的專題講座。

郭華東研究員介紹了遙感的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遙感的運載平臺;第二個是傳感器;第三部分是對獲取的信息進行計算機圖像處理;第四部分是遙感的應用。郭華東研究員用大量的圖片展示了遙感在農業(yè)、找礦、環(huán)保、海洋、城市規(guī)劃等領域的廣泛應用。郭華東研究員還介紹了光學遙感和微波遙感的特點和作用,并介紹了數字地球的有關情況。郭華東研究員最后說,當中國的遙感問世30多年的時候,國際上的遙感問世也不過40年左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的遙感領域在國際上還是比較有地位的。郭華東研究員希望通過廣大遙感工作者不懈的努力,通過政府不斷的重視,中國的遙感技術和遙感事業(yè)會有更好的發(fā)展。

主要作品

“數字地球”在全球變化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它不僅為全球變化研究提供了高科技平臺,而且也創(chuàng)造了模擬的實驗條件。全書共6章,內容包括:緒論,數字地球的信息基礎設施,對地觀測計劃及應用技術系統(tǒng),數字地球系統(tǒng)研究,模擬與實驗,探索研究。同時,本書還重點介紹了與數字地球密切相關的最新高技術,包括互聯網的第三次浪潮Grid、GoogleEarth、VirtualEarth、GlassEarth及WorldWind等內容,全面反映了數字地球領域的最新技術、最新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和研究計劃。

本書可作為地理信息系統(tǒng)、遙感等專業(yè)本科生教材,同時也可供從事空間科學、地球科學的研究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30日,第二屆全國創(chuàng)新爭先獎獎狀獲獎者。[1]

2020年8月28日,郭華東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地球科學獎”。[3][4]

2021年10月13日,郭華東榮獲首屆國際科學理事會科學獎。[7]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主要從事遙感科學與應用研究。系統(tǒng)揭示雷達電磁波與典型地物的相互作用機理,建立了無植被沙丘雷達散射幾何模型,揭示了熔巖的去極化機理與植被的多極化響應現象,證實了長波段雷達對干沙的穿透性;建立了多源遙感找礦理論方法與模式,建立了重大地震災情全天時全天候和主被動遙感觀測體系,提出全球變化科學衛(wèi)星及月基觀測概念;組織建設了新型對地觀測系統(tǒng),建成神舟飛船陸地遙感應用系統(tǒng),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個數字地球原型系統(tǒng),任“國際數字地球學報”創(chuàng)始主編。

  • 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7月,發(fā)表論文60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8部。其中《MicrowaveRemoteSensingforEarthObservation》被遙感經典著作《ManualofRemoteSensing》列為國際雷達遙感教科書。

主要論文:

[1]綜合主動和被動微波數據監(jiān)測土壤水分變化[J].李震,郭華東,施建成。遙感學報.2002(06)79

[2]自然地理因素對城鎮(zhèn)體系空間結構影響的樣式分析[J].王心源,范湘濤,郭華東。地理科學進展.2001(01)75

[3]“數字地球”與對地觀測[J].陳述彭,郭華東。地理學報.2000(01)68

[4]基于雷達衛(wèi)星圖像的黃淮海平原城鎮(zhèn)體系空間結構研究[J].王心源,范湘濤,邵蕓,郭華東,王長林,劉浩。地理科學.2001(01)63

[5]建設國家對地觀測體系,構筑“數字地球”[J].郭華東,楊崇俊。遙感學報.1999(02)

  • 科研成果&項目

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高技術、國家科技攻關、中科院重大及國際合作課題20余項。作為第一完成人和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3項,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及三等獎5項,并獲國家863計劃突出貢獻獎。

人才培養(yǎng)

培養(yǎng)博士后、博士生、碩士生及國外進修生26名。

榮譽表彰

1992、1996年分別被評為中科院及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俄羅斯地理學會N.M.Przewalski金獎和亞洲遙感協會BoonIndrambarya金獎。

2020年5月,獲得第二屆全國創(chuàng)新爭先獎。

2020年8月28日,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地球科學獎”。

社會任職

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7所大學兼職教授、《遙感學報》常務副主編及6個國內外期刊編委、中國地理學會環(huán)境遙感分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22年6月,任國際科學理事會中國委員會(ISC-CHINA)主席。[8]

人物事件

郭華東院士:以“數字絲路”服務“一帶一路”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空間對地觀測技術具有宏觀、快速、準確探測地球的特點,可將“一帶一路”作為整體系統(tǒng)進行大范圍、多尺度、長周期、空間無縫和時間連續(xù)認知,能為“一帶一路”建設和沿線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科學決策支持?!翱臻g科技在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上大有可為?!?/p>

一個由中國科學家發(fā)起、20余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學者加盟的大型國際科學計劃——“數字一帶一路”計劃(簡稱“數字絲路”計劃)正式科學實施。該計劃為期10年,將致力于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空間科技與全方位應用合作,以“數字絲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郭華東認為,在知識驅動經濟發(fā)展的時代,大數據是一個戰(zhàn)略高地,是新型戰(zhàn)略資源,正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經濟運行機制、國家治理模式等,也為數字地球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機遇?!皵底纸z路”計劃的提出,即是數字地球科學概念的典型應用,體現了數字地球的巨大影響力。

(原載于《中國科學報》2017-03-11第1版要聞)

人物評價

郭華東在遙感信息科學、雷達對地觀測、數字地球研究領域做出了貢獻。(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評)[2]

郭華東在全球變化背景下對遙感方法研究做出了卓越貢獻,以及對建立數字地球模型、推動數字地球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俄羅斯地理學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