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國子監(jiān)是中國元代培養(yǎng)譯員的高等學府。為了適應中國與西域各國經濟文化交流日臻頻繁和中西海陸交通逐年發(fā)達的需求改名為“回回國子監(jiān)”。

簡介

中國元代培養(yǎng)譯員的高等學府。

歷史

蒙古時期(1206~1259)王朝文牘只使用察合臺文字與漢文字;世祖至元六年(1269)始頒行蒙古新字;至元九年(1271)改蒙古國號為“元”,迨至元二十六年(1289),為了適應中國與西域各國經濟文化交流日臻頻繁和中西海陸交通逐年發(fā)達的需求,乃在大都(今北京)始設“回回國子學”,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改名為“回回國子監(jiān)”。設監(jiān)官,授予學士之職稱,教習“亦思替非”文字。當時雖已頒行蒙古新字,但在中國本部的朝廷公文中仍沿用漢字;對蔥嶺以東各國行文則沿用察合臺文字;對蔥嶺以西所有伊斯蘭國家行文則用亦思替非文字。

“亦思替非”,一作“亦思替”,有關專家考證認為是波斯文;一說是粟特文;還有一說是阿拉伯文與波斯文的統(tǒng)稱。回回國子監(jiān)的生員皆系公卿大夫及豪富之家子弟,朝廷供給廩膳。學后派充中央及地方政府機關的譯事。當時的回回學者益福的哈魯丁,精通亦思替非文字,在回回國子監(jiān)任職,專門教授此種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