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門,南京故宮的正南門,原名廣敬門,建成于1375年(明洪武八年),洪武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之間改名洪武門。位于正陽門(今光華門)內(nèi)北面。

洪武門后,為南北向的千步廊,兩邊建有連續(xù)的廊屋,由南而北,到承天門前的橫街分別轉(zhuǎn)向東西而成為曲尺形。千步廊后面兩側(cè)為“五部六府”中央官署的所在地。過了外五龍橋即是承天門。

洪武門、承天門、瑞門、午門、奉天門和奉天殿、華蓋殿、謹(jǐn)身殿”三大正殿位于同一條中軸線上。

明成祖朱棣后來參照南京故宮,在北京故宮建造同等的大明門,清代改稱大清門,民國改名為中華門,南京洪武門和北京中華門實體均已不存。

正文

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放棄營建中都的計劃,集中力量修建南京。此次修建,增設(shè)午門左右兩闕,在奉天門左右增加?xùn)|西角門,并增建文華殿,武英殿等建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再次增建,在皇城外增設(shè)宮墻,以新墻之內(nèi)為皇城,原皇城改稱宮城。在宮城前建造了端門,承天門,金水橋,形成"T"字型廣場,向南直抵1373年建造的洪武門。廣場東側(cè)為五部(刑部在皇城之北的太平門外),西側(cè)為五軍都督府。

南京故宮由皇城與宮城兩部分組成,合稱皇宮?;食窃谕?,圍護著宮城。據(jù)當(dāng)今學(xué)者考證,皇城范圍東起今南京機電學(xué)校與南京博物院以西一線,西至竺橋、逸仙橋以東,南到光華門,北至佛心橋一帶。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2里,周長9公里,呈凸字形?;食情_有六道門:正南為洪武門,正對著都城正陽門(今光華門);東南為長安 左門,外為長安街(今八寶街);西南為長安右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玄武門。宮城又稱大內(nèi),俗稱"紫禁城",開有六道門:正南是午門(今午朝門),東南為左掖門,西南為右掖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正北是北安門。在皇城與宮城之間還有兩道門,南為承天門,北為端門,與洪武門、午門處在同一條中軸線上。

沿著明故宮內(nèi)的南北中軸線,由南向北,對皇城與宮城作一次巡禮。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門進,到承天門中間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橋,名“外五龍橋”,橋下就是外御河。在洪武門至外五龍橋之間的御道兩側(cè),是明朝中央官署區(qū)。御道西側(cè)是高級軍事指揮機構(gòu),包括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以及太常寺、通政司、錦衣衛(wèi)、旗手衛(wèi)、欽天監(jiān)等;御道東側(cè)是中央高級官署,包括宗人府、史部、戶部、禮部、兵部、工部,以及翰書院、詹事府、太醫(yī)院等。在承天門與端門之間的御道兩側(cè)是廟社區(qū),東邊設(shè)置了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廟,西邊則是祭祀神靈的社稷壇,再向北走就到了午門。

進入午門,又有五座石橋,稱“內(nèi)五龍橋”,橋下為內(nèi)御河。過了橋就是奉天門,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華蓋和謹(jǐn)身三大殿。三大殿的東側(cè)有文華殿和文樓,西邊有武英殿和武樓,統(tǒng)稱為“前朝”五殿。奉天殿,就是人們常說的金鑾殿,是朱元璋舉行重大典禮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的地方。后來北京故宮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模仿奉天、華蓋、謹(jǐn)身三殿建造的。

三大殿之后,是皇帝與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名叫“后廷”。處在中軸線位置上的是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左有柔儀殿(東宮),右有春和殿(西宮),兩殿相對。東北角為東六宮,西北角為西六宮。在春和殿西側(cè)還有御花園?!扒俺迸c“后廷”相結(jié)合,組成“朝廷”。

整個南京故宮,殿宇重重,樓閣森森,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氣勢恢宏,曾作為明初洪武、建文、永樂三代皇宮,長達54年之久。直到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南京故宮才正式結(jié)束王朝皇宮的使命,但仍由皇族和重臣駐守,地位仍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