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騷那美麗的海港就位于二十一英里長的新普羅維登斯島上。具體而微的天堂島延展出了三英里,一心護衛(wèi)著拿騷的海港。正是這個受到得天獨厚的保護的海港,在殖民早期深深吸引了殖民者的目光。17世紀晚期,當英國殖民者發(fā)現(xiàn)了這個海港之后,一些殖民者就陸陸續(xù)續(xù)離開巴哈馬的伊魯薩拉島,搬到新普羅維登斯居住。 1670年,英格蘭國王查爾斯二世將巴哈馬群島授封給六位英國貴族,這六名貴族被稱為是這里的業(yè)主。他們將百慕大群島上的英國殖民者遷到新普羅維登斯島上來。于是,在這里,人們建立起了堡壘和一座城池。為了紀念查爾斯國王,人們把那個城稱做“查爾斯鎮(zhèn)”。幾年之后,這個城鎮(zhèn)又改名為“拿騷”以此來紀念英格蘭王位繼承人,奧林治拿騷王子——威廉。 拿騷機場
盡管拿騷生活著一些叢伊魯薩拉島上遷居過來的本分的農民,但是這里大多數(shù)的人口都從事海盜活動,劫掠船只,或引誘船只失事(從事這一活動的人又被稱做是“船只引誘人”。他們引誘船只跟隨他們圍著礁石群打轉,等船不幸觸礁失事后,便到失事的船上去搶掠財物)。在此后的數(shù)年間,為了制止不斷出現(xiàn)的強盜搶掠船只的事件,西班牙和法國一度定期派出本國艦隊襲擊和踏平拿騷。然而,并不顧及法制的人們在拿騷被破壞殆盡之后經常會卷土重來,將這個港口城市再度興建起來。到了1718年,英國宣布巴哈馬群島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并且任命曾是強掠者其中之一的羅杰·伍德為總督。羅杰·伍德家族后來將所有的海盜趕出了拿騷,又重新確立了法律的尊嚴,重整社會秩序,并建立起了新的堡壘.
羅杰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就離開了這里,但是1792年,在巴哈馬民眾的呼聲中又回到了島上。他是巴哈馬群島上建立議會的第一人,從那以后,他一直掌管巴哈馬群島,一直到辭世。議會一直以來將羅杰辦公的座右銘視為箴言,他的原話是"ExpulsisPiratis,RestitutaCommercia",意思是:"海盜清除,商業(yè)復興"。
在美國革命期間,反對美國獨立的英國人在十八世紀七十年代遷居到拿騷。他們?yōu)槟抿}帶來了不同的建筑風格,豐富了這里的人口,為拿騷的繁榮做出了貢獻。在美國內戰(zhàn)和美國發(fā)布禁酒令期間,拿騷通過地域上的優(yōu)勢,給美國運送當時的違禁物資,借此契機,它不斷發(fā)展壯大,逐漸繁盛了起來。 拿騷是巴哈馬群島的首都,同時又是巴哈馬大多數(shù)人口的家鄉(xiāng),它的歷史也和整個國家的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復雜聯(lián)系。